虚拟天空中的“秘密武器”——飞行游戏中的 Go-229(2)
而在德国,除了亚历山大·利佩什(Alexander
Lippisch,即后来 Me 163 的设计者)外,年轻的霍顿兄弟——沃尔特和雷玛(Walter / Reimar
Horten)也开始崭露头角。霍顿兄弟从小就向往能设计出飞得既高又快的飞机,之所以痴迷于飞翼,是因为他们坚信只有这种单纯以机翼容纳乘员和动力系统,取消机身(或者说是翼身融合)、水平尾翼和垂直操纵面的布局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阻力。除了要解决稳定性问题外,飞翼的方向控制可以通过副翼、襟翼和扰流片等部件的组合作用来实现。从利佩什研制的三角无尾机中获得灵感,30
年代早期兄弟俩制作出了 Horten I(Ho
I)木制滑翔机,当时他们还不到二十岁,此后陆续试制了一系列无动力或带动力的载人飞翼机以不断积累经验。纳粹上台后为重整军备而对航空业的大力支持为他们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当然代价也在所难免,1937
年 Ho V 首飞时就发生事故,哥俩一个伤了下巴,一个磕了牙齿,不过有付出也有收获,Ho V-B 在 1938 年的成功试飞就比诺斯罗普的同类型号 N-1M
早了两年。(图为 1929 年沃尔特在试验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