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脖子”从军记——马塞尔.布洛克 MB.150 战斗机(8)
日在兰斯成立了一个测试飞行中队,配置在兰斯和奥尔良-布里西(Orléans-Bricy)两地。到 1939 年 9 月 3 日法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止,SNCASO
共生产了 249 架 MB.151/152 系列战斗机,其中的 123
架由空军接收入役,其余的飞机则由于缺少螺旋桨,电台和射击火器等零部件而不得不留在了工厂中,迫于无奈,有些飞机甚至还临时装上了四叶木制的定距螺旋桨以求尽早投入使用。部队的飞行测试显示发动机过热的问题依然存在,无奈之下,机头设计被再次加以修改,采用前部开口直径达
0.85 米(2 英尺 9 7/16
英寸)的新引擎罩和由飞行员手动操作的发动机罩散热片。所有完成的飞机一律按此标准加以改造,后续飞机的生产则完全参照新的设计。考虑到相较之下 MB.151
型的性能较差,该型飞机被悉数编入了二线的防空和教练单位。
为了让 MB.152
完全适合在实战中使用,该机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良。包括在机头增加一个向下排放汽化器和火炮废气的排气管,一个半凹陷的滑油冷却装置和一套自动的主起落架锁定装置。肇因于
20 毫米火炮的供应短缺,所有的 HS404 被优先供应给性能较先进的 MB.152 型战斗机,因此不少 151 型战斗机只装备了四挺 7.5 毫米机枪。
生产上的困难导致当德军在 1940 年 5 月 10 日开始进攻荷兰和比利时,法国空军手中只有 140 架 MB.151 和 363 架 MB.152
型战斗机。而其中只有 37 架 151 和 93 架 152 可以马上出动。
第一个使用 MB.152 型战斗机的单位是位于尚蒂伊(Chantilly)的第一战斗机联队一大队(GC I/1),他们在 1939 年 10 月 3
日接受了头三架飞机。而此时共计 162 架交到部队手中的 MB.152 飞机中只有 35
架装备了标准的肖维埃尔三叶螺旋桨,还有四十架装备了“土地神”-罗纳公司的产品,另有四十架用木制的四叶定距螺旋桨凑合,余下的四十七架飞机实在无法可想,只能停在飞机场上等待配件严重短缺情况的改善。十月末,装备
GC I/1 所需的 25 架飞机终于全部到位,到 39 年底,又有第一联队二大队(GC II/1)和第八联队一大队(GC I/8)完成了改装工作。40 年 1
月 10 日,SNCASO 共向部队交付了 274 架 MB.152 型飞机,但其中完成战备的飞机仍然不到半数,只有区区 88 架而已。直到该年 3 月 5
日,工厂才向部队送去了第一架由法国空军参谋部认可的真正意义上“完工”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