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脖子”从军记——马塞尔.布洛克 MB.150 战斗机(12)
R-1830C3-G“双黄蜂”发动机(这是一种美国产的十四气缸空冷星型发动机),同时还装上了三叶的汉密尔顿螺旋桨。这架飞机被改称为 MB.153,并于 39 年
4 月 8 日在维拉库布莱进行了首次试飞,之后又在 CEMA 进行了一系列测试,最后于 1940 年 5 月 28
日交到了空军手中。不过空军并没有对这种采用舶来品发动机的飞机表示出什么兴趣,唯一的这架原型机也在五月末的一次着陆事故中损毁了。

装上普拉特.惠特尼 R-1830C3-G“双黄蜂”发动机的 MB.153 战斗机
另一架 152 的机体预备装上另一种美国的气冷星型发动机--1,200 马力九气缸的莱特 GR-1820-G205A“旋风”发动机,称为
MB.154。由于该型发动机迟迟没有从美国运到,计划不得不被放弃。
到了 1939 年秋,布洛克系列战斗机的设计者吕西安.塞梵蒂教授开始研究在 MB.152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性能的新机型。新飞机被称为 MB.155
战斗机,要求拥有比 152 型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航程和更小的转弯半径。而同时,为了节省开发和生产的时间,新飞机又要尽量保留 MB.152
的机体设计,实在是矛盾重重。新飞机扩大了发动机罩的直径以便容纳一个新的滑油散热器进气口,因此其上的气缸摇杆臂整流突起也大大缩小,机头看上去更加流线。发动机和下部机身的结合处也加以整形,并去掉了水平尾翼下的支柱。另外,飞行员座舱向后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