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脖子”从军记——马塞尔.布洛克 MB.150 战斗机(5)
1938 年 8 月 18 日,试飞员罗多尔夫.布朗操纵 MB.151-01 原型机在维拉库布莱进行首次试飞
相较之下,法国政府倒是认识到了时间的紧迫性,没等 MB.151 最终定型就决定履行其在 4 月 7 日的诺言,分三批向 SNCASO 订购了 432
架。由于该机的设计还在不断的改良中,显而易见这三批飞机的设计也就有了或大或小的不同。其中首批 144 架装备的是 902 匹马力的“土地神”-罗纳 14N-35
引擎,第二批 144 架则采用了 1,120 匹马力的 14N-25 发动机,而第三批 144 架的动力装置又换成了
14N-49。为了对这些飞机加以区分,后两批总计 288 架外形和性能较接近的 MB.151 被重新命名为 MB.152 型战斗机。除了发动机外,151 和
152 还有不少不同。首先,MB.152 的翼展为 10.57 米(34 英尺 1 1/8 英寸),比 151 延长了 0.3 米(1 英尺 1/8
英寸);相应的,翼面积也从 17.21 平方米(185.3 平方英尺)增加到了 18.17 平方米(195.6 平方英尺)。其次,MB.152
型战斗机的水平尾翼也加上了约 1 度 20 分的上反角,这一点可说是两种飞机外形上最明显的不同之一。还有,MB.151 上发动机整流罩后那几个散热窗在
MB.152 型上终于被传统的活动式散热片所取代;不过,引擎的过热问题却没有因此而获得彻底的解决(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工程师们不断地更改 152
飞机上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引擎整流罩的设计,但这个麻烦却固执地陪伴了该系列战斗机的一生)。最后,比起 MB.151 来 MB.152
战斗机还有一项重大的改进,机翼上的两门 20 毫米 S.9 机炮换成了同一厂家生产,备弹 60 发的高初速 HS404 型 20
毫米机炮,长长的炮管伸出机翼足有一米多,火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除了老式的瞄准环外,152 型还安装了巴耶.勒梅尔(baille lemaire)公司的
GH38 或 OPL 厂的 R.39 反射式瞄准具,大大提高了飞行员对于快速移动目标的射击准确率,而对于这些个新鲜玩意儿,法国飞行员们将它们戏称为“灯笼”(La
Lanter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