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米格E-152战斗机(4)
可以比较 E-150 明确地看到它的布局,它采用非常有特色的三角翼布局。该布局在 E-5/6 上已经完全成熟,本图为 E-5
E-150 有巨大的机头环形进气道,其内是复杂的多级式激波锥。在机头锥里安装“飓风”5B(Uragan 5B)火控雷达,尖端有一根巨大的空速管,为此,它获得了一个绰号――“独角兽”。为了改进飞机的方向稳定性它采用了双腹鳍。燃料储存在 5 个油箱中,总油量 4,200 升,它的武器是两枚足以摧毁高空快速移动目标的中程空对空导弹,和那个时代大部分受“导弹制胜论”影响的飞机一样,E-150 上没有装备航炮。
1959 年 7 月,在整整五个月的系统地面核查后,由于发动机测试项目的拖延,这种机型在这时候仍然没有合适的动力。年底,试验阶段的 R-15-300 发动机终于在米高扬的实验工厂完成装配。11 月 30 日,E-150 返回拉明斯克进行滑行测试。但是,发动机在起飞前就出现故障需要替换,所以飞机直到 60 年中期才完成试飞准备。
8 月 8 日,E-150 在米高扬试飞员亚历山大?V?菲多托夫的驾驶下进行了它首航,工厂的测验直到 1962 年 1 月 15 日全部完成,总共试飞 42 次。在第 28 次试飞时,E-150 在 19,000 米的高度达到了 2.65 马赫(2,890 公里/时,还未完全打开加力)。起飞重量在当时都达到了 10,200 公斤。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试飞都是顺利的,有一次由于减速伞失灵,飞机冲到跑道末端的软泥中,整个飞机翻转了过来。幸运的是飞行员没有受伤,飞机也没有严重损伤。
E-150 的表现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其它战斗机。它持续水平飞行的最大高度为 23,250 米。两分半钟能爬升到 15,000 米,四分半钟能达到 20,000 米。工厂的测试报告中有一张该机与当时大批量生产的米格-21F 战术战斗机的性能对比表。它说道 E-150 的爬升速度是米格-21F 的两倍。在 2.65 马赫的最高速度下飞机在爬升到 22,500 米的高度记录。在这个报告中,试飞员菲多托夫不断称赞 E-150 的加速度和爬升率惊人――这些对截击机来说显然是非常重要的特性。
E-152 及其改型
但在此时,发动机不断地产生大量问题,发动机因可靠性不足显然不能投入生产。因此当 E-150 细节设计阶段一完成,米高扬设计局就开始了另外两个型号 E-152 和 E-152A 的设计。从外观上看,这两种型号非常相似,只是在机身的尾部构造、机翼设计和武器装备位置上有所不同。
与 E-150 一样,E-152 也装单台 R-15-300 涡轮发动机。但是米高扬的设计师对这个计划很敏感,这是个理智的做法。为了保险,E-152A 有个备用发展计划:安装两台推力达 38.05 千牛图曼斯基 R-11F-300 涡喷发动机(全加力为 56.3 千牛)。这种发动机当时已经达到了相当可靠的水平,并在米格-21F 和雅克-28“阴谋家”轻型轰炸/战术侦察机上得以应用。E-152A 将两台该型发动机并排放置,加宽机尾的宽度并应用了面积律。
E-152 的机翼从上往下看呈切尖三角形。机翼面积从 E-150 的 34.62 平方米增加到 40.02 平方米,机翼前缘的后掠度减至 53°。E-152A 则将机翼面积减至 34.02 平方米。垂直尾翼也被重新设计,垂直尾翼前缘更加笔直,E-152A 还有一对腹鳍。单发型则只有一个腹鳍,而相应的,双发型垂直尾翼也被放大。其机身有 6 个油箱和 4 个机翼油箱携带燃料。燃料总容量为 4,950 升。机身中间可另挂一个 1,500 升的副油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