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放》周刊
笔者收藏的1—5号全套《解放》周刊是1946年4月1日由北平解放周刊社创刊发行,同年5月1日出版至第5号停刊共出版1—5号,是中共在国统区——北平公开发行的据说是唯一的一份刊物,属中共北平机关刊物。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内容主要是刊载新华社的消息评论通讯及《新华日报》、

在创刊号单一号内夹有一份“解放附刊”题目是《驳蒋介石》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1946年4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国民党内法西斯反动派所包办的,为中共所拒绝出席的国民党参政会上作的一个长篇报告。第2号报道了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者李兆麟将军于1946年4月9日下午在哈尔滨被国民党反动分子杀害的消息。还有《解放区是怎样救济难胞》、《解放区的妇女生活》、《中共改造了中国的经济》、《出尔反尔——评国民党二中全会》等重要文章。从第3号至第5号连续刊载了朱德、刘少奇、彭德怀、曼努意斯基、罔野进、徐特立、王稼祥、陈毅、陆定一、范文澜、邓发等党的著名领导者及文化界名人撰写的《论毛泽东思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成为后来人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教材。
《解放》周刊1946年4月1日在北平的创刊出版,自然的会惊动了这“多难的故都”,虽然环境恶劣,反动派拼命破坏,但《解放》周刊的销量并未受到什么影响,其出版的数量距读者的要求相差甚远。广大读者者兴奋地说:“《解放》周刊出版后使我们知道中国还有希望,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是代表了真理,是报道真实的刊物,使我们增加了勇气。”
抗战胜利后,自从国民党接受大员飞到北平后,北平的市民并未过上好日子,相反的环境更加恶劣,物价飞速上涨,据当时的资料统计表明,其物价比日寇刚投降时上涨了20倍,失业的达40多万人,占北平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北平人民有百分之八十专靠粗粮加野菜糊口,更有许多人无法温饱,他们挣扎在饥饿线上,流浪于街头,于是抢案不断发生,卖-现象到处出现。各校学生被“训导处”管压得失去了自由,如偶尔喊几声民主之类的口号,便有忽然“失踪”的危险。但是接收大员及国民党反动头领们却极尽豪华奢侈之能事。难怪北平人民流行这样的歌谣“等了八年半,来了一群王八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只有土八路。”北平人民满腹怨恨,无处申诉可见一斑。日寇占领一直屈辱了八年,抗战胜利后,不仅不见任何改善,反而变本加厉,环境恶劣到极点,人民连诉苦的自由也被剥夺干净。所以《解放》周刊在北平出现后无数青年和小职员及其他广大读者尽情的欢呼,并有不少人来到解放周刊社伸诉他们的怨苦。
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扼住出版者的咽喉,从根本上来阻遏周刊的印刷,他们召开所谓厂工会,强令各印刷所拒印《解放》周刊,并狂妄的叫嚣,谁给-党的报刊排印,谁就是汉奸!并手持武器到处威胁出售周刊者,扬言“如再卖《解放》周刊,就立即逮捕”!一位读者说的话很能说明反动派捣乱的动机。他说“国民党的报刊天天破口大骂,而-党的报刊却平心静气的讲理,国民党自知心虚,害怕人家揭穿,所以总是想封住人家的嘴。”
《解放》周刊出版至1946年5月1日第5号被迫停刊,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北平保存下来的《解放》周刊极为罕见,这套1-5号的全份就更加珍稀了。是刊当时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增强人民斗志和平解放北平,均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王稼祥、徐特立、陆定一等在是刊上撰写的《论毛泽东思想》的文章,是我们世世代代永远学习的精典教材而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