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悦心铭文端石砚
267年前,一位文人得到一方端石砚,非常得意。请他的朋友在砚背刻上铭文:“端溪老坑之石笋。乾隆三年桐月置。”桐月何许人也,桐月就是乾隆年间山东曹县一位叫李悦心的人,桐月是他的号,他的字澹远,斋名染柳轩。李悦心和他这位刻铭文的朋友,大概对端砚的认识和了解,仅是一般,可能仅知是端石,不知是什么坑口,说老坑可能是瞎蒙。这方砚为长方形,长13.5、
宽9.2、厚2.9厘米。砚首边缘刻夔龙纹。边缘左下方有一石眼。石质润泽细腻,拿到手中顷刻间砚上即显湿气。包浆明显,老气开门。特别刻铭的砚背,比起两头,中间微凹,设计十分巧妙。从石的颜色、眼的形状,一看便知是一方坑仔岩石。我得到它后,灵机一动,也作了一个铭文。2004年12月15日,广东肇庆申请砚都成功举办首届端砚节,邀我参加,我带着这方砚台,请广东工艺大师张庆明先生把我作的铭文,刻在砚的一侧:“本是坑仔,误认老坑。前贤走眼,后学更正。甲申年张庆明刻,阎家宪铭。”端砚节活动期间,圈内几位朋友蔡鸿茹、刘演良、姜书璞、王建华等他们看了,都说这样处理不错。有啥办法,不要说李悦心这样的凡人,就是乾隆皇帝弘历,也常走眼。在他钦定的那本《西清砚谱》里,唐以前的砚台,年代定的大多不对。把出产于江苏苏州灵岩山的村石误为澄泥,是最明显的例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人发表在2003年10月29日《中国文物报》上那方汉砚,就是一方赝品。在这里顺便更正,并向砚友们致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