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光照千秋
在宁夏博物馆珍藏有一面长2.5米、宽1.4米的巨幅红色缎面锦旗,它是1936年红军西征在宁夏时赠给当地回民教主的。
1936年,刚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不久的党中央,为了打破国民党蒋介石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包围和

同年6月,受命西征的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在司令员彭德怀同志的指挥下,从延川地区出发,分左、中、右三路,向甘肃、宁夏地区挺进,当时驻守宁夏的回族军阀马鸿逵,不断在回族聚居区进行欺骗宣传,散布“*产党灭回灭教”,“-党来了回民就不能活”等谎言,以此来挑拨回汉关系,残害汉民,诱逼回民“舍命保教”。红军西进势如破竹,先后解放了宁夏的盐池、同心、豫旺、下马关、红城水、固北、海原等地区,沿途一方面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抗日政策,争取各民族人民、广大东北军和西北军官兵一致抗日:另一方面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发动和领导回族群众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1936年8月,在同心清真大寺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县一级的回民自治政权——豫海回民自治政府。
由于西征红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政策、统战政策和民族政策。因而,在豫海地区,民族关系、军民关系十分融洽,一些进步的民族宗教上层人士,也积极欢迎和拥护红军。
洪寿林,字海如,是同心县喊叫水洪岗子一带“胡夫耶”教派的教主,在当地威望很高,他为人开明、悉察世时。西征红军到达前,他们没有听信回族军阀马鸿逵的蛊惑,坚决不与那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一起逃跑。红军派出的代表来到他的寨子后,通过交谈,洪教主对我党的民族政策有了了解,并表示热情欢迎红军。当马鸿逵的侦察骑兵队来搜查时,他就把两位红军代表藏在“净房”内,掩护了红军。红军代表临走时,他还送给红军一些大洋银元。西征红军解放同心后,他积极为红军筹粮筹草,红军回赠给他一百五十只羊,在许多场合,他向广大回族群众、教民宣传红军是回民的队伍。在他的宣传带动下,许多回民积极支援红军。红军所到之处受到了回族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亲切地称红军是“仁义之师”、是“回民的队伍”、是“穷人的军队”。为表彰洪教主爱护回民,尊重红军的行为,红十五军团-部敌工部长唐天际和-部秘书程宗受同志,代表红军赠给洪寿林教主一丈余长的红缎锦旗,并题有墨书对联,上款为“寿林回族大教主法正”,中题“爱民如天”下款为“汉族同胞程宗受、唐天际敬赠”。红军走后,洪教主便将锦旗珍藏起来,一直到解放后,捐献给了宁夏博物馆。
红军西征,解放了陕、甘、宁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包围和进攻,扩大了红军,争取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抗日,建立了民族统一战线,在新解放区,特别是宁夏南部回族聚居区,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充分地执行,广大回汉群众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积极筹粮筹款,参军参战,支援红军。正如随行西征前线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走向起点的旅行》中写到的“中国-党人是诚实、天真、无私的人,是那个时候我见到过的最自由,最幸福的中国人”“因为他们热情拥护科学,提倡男女之间的平等,坚持种族平等,对将来抱着积极的态度”“他们在对外政策上,号召团结抗日”“因此中国-党的政策,比反对这种政策的议论更有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