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签订《金门协议》台前幕后:两起惨案促会谈(5)
我们踏上了金门的土地
9月11日清晨,天空布满了浓云,风势虽有所减弱,但预报仍有七至八级。云涛晓雾里,我红十字会一行五人着装出发了。当我们赶到厦门东渡码头时,150吨的“厦渔507号”、“厦渔508号”两艘渔船已开动机器,待命出发。7点30分,我们准时出发。
8点30分,我船到达约定的浯屿和二担之间的海面。10点15分,我船抵达金门料罗湾新湖渔港外海面,由于我船吨位大不能靠岸,台方要用交通船将我人员驳到岸上。在我们抛锚时,台方很快开出一条“龙祥号”交通船迎接。小艇靠上新湖渔港码头,我从艇上跃到码头的水泥石阶上。大家都很兴奋,我们终于踏上金门的土地了。韩长林秘书长、计克良副会长和我,一起与陈长文合影。岸边上已经停了一辆0058号“刁族100”12座豪华面包车。我们登车离开了码头,前面还有一辆9980966号“飞羚”吉普车开道。车在金门的公路上行驶,从窗外望去,两侧树木葱郁,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是战火纷飞的地方。十字路口是葱绿的街心花园,细看是伪装的碉堡。沿途一些空地上有规律地埋置了很多水泥桩子,上面有三叉钢钎,台湾红十字会国际事务关系组主任徐祖安坐在车上笑着说,这是为了防止“共军”空降。汽车开了约15分钟,在一座有中式院墙的大门外停下。主人介绍说,这里是金门金宁乡仁爱新村招待所,刚刚建好,还没有人住,我们是第一批客人。两岸红十字会的人员都住在这里。
休息半小时后,双方即在楼下一间布置好的会议室里进行商谈。会议室桌子中间一盆红色的鲜花里,间插着许多白色的小花,拼对的长桌一头插着两面红十字旗,每个座位前面摆着茶杯、金门贡糖和便笺纸,屋内显得十分雅静、素朴。台湾的四位代表已经在那里等候,依次背对着门在桌子一侧坐着徐祖安、常松茂、陈长文和邓中正。我们走上前一一握手。
入座后,陈长文首先表示欢迎各位,风雨故人来,建议双方先不拘形式,把问题先提出来,一般性地交换意见,然后再研究如何进一步地谈。接着他着重谈了遣返的迫切性,同时需要大陆方面的配合。韩长林秘书长也致了开场白,表示非常感谢台湾红十字会的安排,刚刚分手一个多月又见面了,特别是在这个地方。在前一段的联系上,在原则上有共识,在细节上也取得了谅解,充分表达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他强调了人道主义和安全是大前提,同时也要考虑大家方便可行。我在韩长林讲话后也表示,这是一件事务性工作,我是红十字会的理事,对此也很关心,我们这次要谈的就是互相遣返的问题。大家要在互信的基础上,在这个地方寻求共识。方庆云副会长介绍了从日本长崎租上海的客轮接运偷渡人员的做法。计克良副会长强调,福建与台湾地理相近,语言相通,过去违反规定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都是中国人,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台湾常松茂副秘书长很有礼貌地说,过去给你们增加不少麻烦,拖下去恐受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日久有变,各位表态都有诚意,相信会很快得到一个合适的结论。接着双方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商定正式商谈的内容是:双方遣返的原则、对象、地点、方式,不涉及其他问题。如果谈得好,可以搞一个备忘录。并确定了进一步商谈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