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意大利双发战斗机(4)
SM.92
新飞机“科学地”定名为 SM.92 重型战斗机,可惜直到意大利投降后原型机才完成。1943 年 11 月 12 日该机在德国人的控制下进行了首次试飞,正如意大利工程师所估计的那样,比之 SM.91 性能有了重大提高。在 9,124 米的高度,SM.92 的极速为 615公里/小时,爬升到 6,000 米只需七分十秒 ,升限 12,000 米。而以 539公里/小时的速度巡航飞行时,航程远达 2,000 公里 !但是,一切都太晚了,尽管德国人的试飞评估小组对 SM.92 很有兴趣,最终还是决定集中意大利北方的全部工业力量生产更适合德国人需要的德国飞机。SM.92 的研发工作中止了,意大利共和国空军的飞行员最终装备了德国设计的 Bf 109G 战斗机。
和 SM.91/92 项目竞争的主要对手是卡普隆尼公司的 Ca.380“海盗”(Corsaro),该机外形与 SM.92 如出一辙,同样是一种采用双尾撑布局的双座战斗机 同样没有中央短舱 ,唯一的不同在于该机的飞行员是背对背地坐在右侧尾撑中 。Ca.380 计划采用一对戴姆勒.本兹 DB603 大马力液冷发动机 ,为了减少机身框架和散热器对冷却空气的干扰,设计者在新飞机上采用了类似于 P-38 的散热器布局 。环形的函道进气散热器被置于机翼后的尾梁中,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冷却空气与机身滑流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对进气函道和导出调节活门的悉心设计则保证足够的流速来抵消剩余的冷却阻力。(老实说,除了没有中央短舱,整架飞机怎么看怎么象 P-38),射击火器被安装在中央翼段下的一个流线型的吊舱内 ,总计四门 20 毫米 MG151 机炮 。在每侧的外翼上还各有一挺 12.7 毫米机枪 ,可在螺旋桨旋转范围的外侧向目标开火( 据说 ,在该机的研发过程中为了减重还考虑过类似于布洛赫姆 .福斯 Bv.141 侦察机的不对称布局,去掉了左尾撑)。Ca.380 翼展 15.99 米 ,全长 11.88 米,满载起飞重量 16,383 磅。由于 DB603 成了画饼 ,“海盗”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泡影,甚至连一架原型机都没有制成 。但从其大致性能数据来看 ,应该是一种相当优秀的飞机 。在 7,170 米高度,该机极速约 643公里/小时,升限 10,500 米,爬升至 6,000 米需时七分钟 ;当以 52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飞行时,航程约 2,150 至 2,600 公里。
最后一种意大利“幻想”战斗机对于二战早期的意大利航空工业来说是一种充满了预见和倒退的混合体。由于认为燃气涡轮仍是过于前卫且不实用的设计(尽管惠特尔和奥海因已经在对他们的第一台引擎开始测试)而拒绝采用,意大利人选择了一种复杂的,由活塞发动机驱动的后燃式函道风扇动力系统。卡普罗尼-坎皮尼验证机证明了这套系统是可行的(或仅仅是可行的而已):坎皮尼压缩机很明显甚至无法和一些优秀的螺旋桨飞机比美;至多打个平手。诚然,许多东西(的实际表现)和设计方案难以等同起来。卡普罗尼(米兰)的设计师们认为经过改良的坎皮尼系统或许会在某些飞行状态下较之传统的螺旋桨战斗机更为有效。在真正意义上的高空,这种动力方式会给截击机带来额外的推力―这将是十分有用的。因此,设计人员开始研制一种(基于这一构想的)专门的高空战斗机 Ca.183Bis。该机机头装有一台 1,250 马力的 DB605 引擎,驱动一副共轴对转三叶螺旋桨,而一台位于机身中部函道中的的 Fiat A.30 行星气冷引擎驱动坎皮尼压缩机 。机身两侧的进气口兼作菲亚特引擎的冷却气进口和压缩机后燃室的空气来源 。设计人员期望这种动力系统能为 740公里/小时的最高估计时速提供大约 96.5公里/小时的份额。该机的研究同样只停留在图纸阶段,并未实际制造,计划配备的武器是机翼上位于螺旋桨旋转面外的 4 门 20mm MG151 航炮 ,以及在 DB605 引擎两列气缸中间设置的第5门机炮,全机重 16,538 磅,航程 2,000 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