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P-39“飞蛇”战斗机(12)
涂有醒目白色条纹的 P-39Q,用于执行轰炸机炮手训练任务――当靶机
本来 P-39 的故事也就到这里了。除了在偏僻、物资匮乏的南太平洋,少量 P-39 被拉来充数,维持空中实力外,P-39 就会默默地在各辅助战斗机大队作为教练机终其一生。但是突发转机,美国和苏联签署了同盟国之间武器租借的协定。美国当然舍不得把好飞机都给了苏联,好在协定上没规定飞机型号,于是这些碍眼的 P-39 终于找到了出路,就这样把它们作为新型战斗机送给苏联人去打仗了!
苏联人拿到这种飞机之后,简直是如获至宝!苏联人何曾见到过这么先进的战斗机?――全金属结构(苏联当时各种主力战斗机不是钢管蒙布,就是木骨架蒙胶合板。不管什么米格、拉格、雅克莫不如此,雅克-1 整个主翼都是木头的。所以街道小厂,只要有木匠,就能造飞机。苏联人虽然夸称自己东西好,心里对西方航空技术其实是羡慕的。);――完善的通讯设备(苏联人更没有了,苏联二战结束后的很多战斗机还配置信号枪呢!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无线电设备不过关。);――前三点起落架(这个是真的没想到,思路变了嘛!)。于是 P-39 发到各精锐部队,大家一用,皆啧啧称美――P-39 的转机就这么来了。
在苏联人眼里,P-39的缺点根本不是缺点。静稳定性差?原来飞的伊-16稳定性更差,飞惯了伊-16 的苏联飞行员根本不在乎 P-39;高空功率不足?米格-3 已经把德国飞机赶到低空了,不需要去高空作战;侧门不好逃生?斯大林的近卫军应该驾驶起火的飞机撞击敌人,逃什么生?维修困难?这可是进口的先进武器,当然要有最好的维修队伍了!既然苏联人这么想得开,那 P-39 就只剩得下优点了。不过在苏联战场上,P-39 也确实争气,捷报频传。同盟军第二号王牌,三次“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亚历山大?波克雷什金上校(纪录是 59 架敌机,虽然比头号王牌阔日杜布少 3 架,不过作为指挥官,指挥才能远比阔日杜布优秀)就认为 P-39 是远超过当时其他苏联飞机的现代化战斗机,他所辖的几个大队曾全部装备 P-39,号称“飞蛇大队”。波克雷什金还针对 P-39 的性能特点制定过专门战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