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火炮格杀倭寇:长沙会战歼灭日军5万


入档理由
火炮被誉为“战争之神”。中国是最早使用火炮的国家之一,早在1332年的元朝时就装备了金属火炮。但近代中国的火炮却远远落后于西方,虽说自洋务运动起就“设局制炮”,但由于长期军阀混战,不能满足国家防卫的需要。这一乱局直到“七·七事变”后,才有了重大改观。
改观源于抗战初期“中国工业命脉西迁”,大批兵工厂迁渝,使重庆不仅成为大后方的兵工基地,也成为中国火炮的生产基地。在内迁重庆的13家大型兵工厂中,炮厂员工约1.5万人,他们生产的火炮主要有60、82、120毫米迫击炮和37战防炮、75步榴炮、100榴弹炮等,重点厂家包括兵工署第10工厂(以内迁的株洲炮兵研究所为主,解放后改名江陵机器厂),第21工厂(以内迁的金陵兵工厂为主,解放后改名长安机器厂)和第50兵工厂(以广东浥江炮厂为主,解放后改名望江机器厂),3家工厂8年共生产火炮1.5万门,炮弹598万颗,为拯救民族危亡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