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人民战争:八路对付鬼子炮楼的三板斧

抗战时,由于我抗日敌后武装缺乏重武器,日军修建大量碉堡、炮楼来分裂和封锁敌后抗日武装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依仗装备优势下的兵力相对劣势,只能采取的是区域重点协防,无法有效地对整个占领区实施军事控制,加上残暴的本性,基本上不将无法有效控制的地区视作已占领地区,而是当成敌占区对待,要进行血腥清洗,以形成荒无人烟的军事缓冲地带。日军犯下的暴行罄竹难书。
采取堡垒政策是不得已的选择,借此扬长避短,以华北的62师团为例,该师团占领长治、阳泉地区,有正太和白晋两条铁路,约500公里铁路,有188个大小据点,其中县城就有近20个,师团是三等乙类师团,没有旅团的建制,有8个步兵大队,42个中队,128个步兵小队,其他如炮、辎、工不算,而控制的地域太大,128个步兵小队实在不够分,因为一个县城起码也得有一个步兵中队,而两个地区首府也得有驻军,师团还得有机动的直属部队,所以这些据点都必须依靠伪军来驻守。这样就能解脱大量日军部队用于野战目的,而日军确实达到了他要的这个目的,不过,伪军大多数时候真的没法子指望。伪军鉴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
所以伪军一直存在两大问题,待遇和士气。加上装备和战斗力低下,一贯是被敲打的重点照顾对象,因为伪军补充的很快,来源有国军战俘能改造部分和当地出国民兵—日本版本的抓壮丁,以及地皮流氓的补充。很明白这点的日本人只好用少量日军控制伪军采取堡垒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