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导航战”先河:德国对英国的空袭闪击战(3)
德国空军的第100特别轰炸大队于1939年末成立,装备有25架经过特别装配的he-111引导轰炸机。敦克尔克战役之后,德国空军在荷兰和法国境内建造了一系列knickebein系统和x-geraet系统的场站。英国人很快就得到了关于knickebein系统和x-geraet系统的警报。早在1939年11月,英国人就收到了一个由一名德国的***的科学家提供的技术情报资料,称为“奥斯陆报告”。1940年,通过缴获的日记、笔记、对俘虏的德国轰炸机领航员的日志和对被击落的德国空军机组人员的审讯记录,英国人证实了英国技术情报单位最担心的事情,那就是,德国对盲目投弹的支援是真实的、有效的。为了摸清德国空军的真实企图,英国皇家空军组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电子情报单位,这个单位装备有三架过时的老掉牙的avro anson轰炸机,机上载有适合工作需要的无线电接收机。经过多次的努力,对knickebein系统发射的电波波束的探测终于在1940年6月获得成功,英国人探测到了一个400米到500米宽的波束,并在31.5兆赫兹的频率上找到了预期中的信号调制的特征。
随后英国人又发起了针对德国knickbein系统的“头痛”行动。最初英国人采取的防御性措施是安装使用陆基的噪声干扰发射机,并让其在knickbein系统的频率上工作。这种发射机是由医疗设备――烧灼伤口的电子透热治疗仪器改进而来的。
英国人的第二项措施是征用所有能够加以利用的洛伦兹着陆系统发射机,经重新装配后作为干扰发射机使用来对付knickebein系统。由于当时英国可以得到的这些发射机的功率都比较小,因此它们只是能够干扰knickebein系统的信号,但是还无法实现英国人既定的目标,那就是促使knickebein系统波束发生弯曲,使轰炸机的航向偏离轰炸目标。
英国人在陆基告警接收机方面做了更多的工作,经过改进,这些告警接收机可以确定knickebein系统中的诸多频率在某一天的具体使用情况。1940年7月,英国在其东海岸的多个雷达站部署了许多这样的接收机。
然而,英国对德国实施的电子战(ecm)的核心却是“阿斯匹林”计划,它的做法是利用一个大功率发射机来仿效德国的knickebein系统发出的用“点”调制出来的信号,这样就可以迷惑德国的飞行员,甚至当飞行员已经锁定在了knickbein系统的电波上的时候,他还会听到由“阿斯匹林”系统的干扰机发出的“滴、滴”的声音(即“点”的声音)。
英国的权威人物,如阿尔弗莱德?普莱斯等人指出,英国当时并没有研究使用一个同步欺骗中继式干扰机来改变德国人的电波波束的指向,尽管这一做法在今天已经非常普及。英国人成功发起的是大规模、不连贯、非同步式的干扰,在这些干扰面前,德国飞行员的使用电波导航的能力被大大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