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核潜艇研制历程:锻造中国核反击利剑

中国海军改型汉级核攻击潜艇双艇停泊在码头
中国于1957年开始研制核弹与飞弹,然而核潜艇的研制却迟至1966年才起步。
1964年,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东风二号”中程导弹;同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1970年成功发射首枚“长征一号”战略导弹。而这时核潜艇的发展还处于摸索的状态。原因在于,中国的核弹与导弹都曾有苏联提供的简单模型与零星资料,在两国交恶之前,中方已有若干启蒙式的认知,还不至于盲人摸象,两眼一抹黑,只有核潜艇,才真正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产硬件。
中国的第一代常规潜艇都是按中苏"互助协定",由苏方提供图纸、材料和设备,甚至派出专家来指导监制的。常规型的导弹潜艇,也于1959年由苏方提供了图纸资料和部分设备器材。当年苏方援助中止,协议中的水下潜射导弹便不再装运来华。不过,核动力潜艇的心脏是热核反应堆,这项绝密技术当然要由中国自行研发。
1966年,中国海军奉命开始秘密研制核潜艇。这个神秘兮兮的摇篮不在沿海某海军基地,而是在内陆深处烟波浩渺的500里滇池畔。大西南是战略后方,军工企业密集。深究一层,这也是明代戚家军的传统,戚继光在蓬莱阁"八仙过海"处建筑了一座水围子,大明的海军就是在这水波不兴的"人造湖泊"里训练出来的。
首批核潜艇研制人员集结了各行各业专家共29名,他们手中仅有的资料是两张模糊不清的核潜艇照片以及一件从美国带回来的儿童航模玩具。诚然,中国虽有核反应堆,但如何将它变成潜艇的中枢,却是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