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针织寻求新突破
广东省针织工业历史悠久,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的声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针织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增长,广东省针织工业正在向新、优、高方向迅猛发展,目前在全国的针织行业中广东省的生产规模位列首位。
产业集群是特色
细数广东省的针织企业,仅中国纺织名镇张槎就有针织厂1168家,而另一纺织名镇两英从事针织产业的企业1108家;再加上毗邻港澳,香港众多的针织及制衣厂商在香港回归后陆续迁往广东,如全球闻名的针织大型企业福田集团和德永佳集团均在广东生产,使广东省成为中国针织及制衣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全国大圆机在200台以上的企业基本集中在广东省,张槎的针织大圆机有近1万台,两英则有近6000台;其次,广东省氨纶弹力经编面料的加工能力占全国的50%以上,羊毛衫和袜子的生产更是遍及广东省各地,多梭花边和钩编织带是广东省最具特色的产品,世界上最大的拉舍尔经编毛毯生产厂家和纬编面料生产厂家亦落户广东。
生产方式亟须改进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内外针织业的发展,广东针织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产品档次和产品质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广东针织品主要是以来样来料加工、OEM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主要靠产量和规模取胜。但在自主创新设计与开发、产品的内在科技含量、品牌的含金量以及产品的附加值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不足。而广东针织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私营企业,企业规模偏小,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中小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船小好调头”的旧观念,树立“船大好冲浪”的新思想,坚持科技兴企,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素质提高;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适用人才,尤其是针织、染整和服装专业的人才,全面提高广东省针织企业的科技水平,增强产品的开发能力,迅速改变广东针织行业技术含量较低、产品档次较低、附加值较低的状况。
加快改革是方向
与其他国内地区相比,广东省针织及制衣行业呈现出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装备能力较强,大多为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国际先进设备;二是在经编拉架弹力面料、拉舍尔经编毛毯、多梭经编花边等产品方面,广东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和骨干作用。但与此同时广东的制肘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顾相关产业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而相互封闭、内向发展、自成配套的现象,产品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整体竞争力素质有待提高。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市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就掀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目前已经形成较大的产业转移规模,以提高最核心的研发能力。而广东在这方面则显得比较落后。因此,广东省针织企业要充分看清当前的竞争形势,充分利用当地拥有的高支纯棉精梳纱和腈纶、涤纶、改性化纤、氨纶包芯纱及多种纤维混纺等原料资源优势,增加大圆机、经编机等先进设备并加快消化吸收步伐。应用色织、提花、起绒、丝光等技术,开发舒适高档内衣、针织T恤、外衣化时装。提高产品档次和产品附加值,改变出口针织产品量多价低的局面。在经编产品中开发经编弹力印花、提花、丝光等新型产品引导潮流。扩大装饰产业用针织比例,向企业集团化、产品系列化、生产专业化方向发展,寻求新的突破。
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