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豫三省部分地区植棉意向调查
由于受去年棉花价格大幅度回落的影响,对于今年农民愿不愿种棉、农民如何种棉这一问题,近日笔者赴河南洛阳、灵宝,陕西渭南、大荔,山西运城等地进行了调查。
不种棉花种什么 在调查中,笔者先后接触了三十几位农民,他们普遍的回答是:不种棉花种什么――只有种棉花。 河南灵宝也是个传统农业大区,棉花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前几年种果树替代了棉花,这几年果树不行了,又开始改种棉花。青年农民李二毛包了50亩地,去年种了30亩棉花、20亩小麦和玉米。虽然棉价大幅下降,但他算了一笔账:每亩棉田化肥50元,农药50元,浇水80元,人工200元,其他杂费50元,总计投入430元,每亩可产籽棉400斤,每斤按去年的两元收购价算,可收入800元钱,除去438元,每亩可纯收入300元左右。种小麦每亩投资成本为:打地播种需30元,浇地100元,化肥50元,农药需10元,收割费需30元,人工劳务费100元,共计310元,每亩可产小麦700斤左右,每斤小麦按收购价0.70元计算,每亩共收入490元左右,除去成本每亩可纯收入180元左右。这样算来,种棉花还是比种其他农作物强些。所以,青年农民李二毛计划今年再种25亩棉花,但比去年减少了5亩。他告诉笔者,他们这个乡镇大约有3.5万亩棉田,今春改种其他作物的有5000亩左右,种棉面积还有3万亩,棉田面积比去年减少了10%以上。 在山西运城的永济市、万荣县、临猗县、夏县,陕西渭南的大荔、合阳等县市调查发现,今年普遍呈现棉田面积减少的趋势。运城去年棉田面积在140万亩左右,今年在100万亩左右。 农民怎么看市场 对于大起大落的棉花市场,农民朋友无奈地说:“农民难,农民种棉更难”。陕西大荔县农民王明法告诉笔者,今年虽然他准备种20亩棉花,但心里却有四怕:一怕棉花价格再降。去年的棉花已降得让许多棉农赔了本,如果今年价格再下降了怎么办?二怕种下棉花没人要。去年的农民手中还存有大量陈花,是农民前期见价格低不愿卖,而后期便无人要了。所以,现在农民手中积压了大量陈棉;三怕市场不规范。去年以来,棉花收购市场混乱,一些小商贩开着三轮车走村串巷地收购棉花,说是上门服务,但棉花级别由他们自己说了算,也不验级,说是几级花就是几级花,农民也不知道,希望今年能规范棉花收购市场。四怕生产资料假。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损坏农民利益,农民种棉花一年时间,如碰到假种子,到时光长秆不结籽,出现经济危机,那农民就苦了。有的购到假农药,药喷到棉花上,虫子没死,棉花倒死了一大片,假化肥也是这样。所以棉农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净化、整顿棉种和农资市场,让农民种一年棉花,真正得到好收成。 专家看好今年棉市 有关专家和学者对今年的棉花市场普遍看好,认为今年棉花价格将以稳定为主。其原因有三:一是棉纺企业销售状况不容乐观,市场需求还没启动;二是国际棉价低迷制约国内棉价上行。上年度以来国际现货价格持续回落,今年世界范围棉花产量增加。随着国内外棉花市场联系愈发紧密,国际棉花价格将制约国内棉价的抬升或下降;三是粮棉比价失衡,种棉效益下滑,将对今年棉花种植面积产生不利影响。今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很可能大幅减少,按此分析,2005/06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将可能出现下降,棉花价格有可能回升,价格将高于本年度平均水平。 专家提醒棉农三句话 为了尽量减少农民种棉带来的风险,并取得良好的效益,棉花专家对农民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提高科学种棉能力,提高棉花单产,来增加植棉收入。有的农户亩产籽棉只有100-200公斤,而有的农户单产却达到400公斤,这就是种植管理不科学导致的。只要管理科学化,其实棉花增产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单产提高1倍是很正常的。专家认为不要单纯追求植棉面积的多少,要在管理上下一点功夫,尽量提高单产来增加效益。 第二句话是选择棉花品种要兼顾棉花品质,尽量选择几年来在市场上稳定的抗虫棉种。目前,全国已推广了抗虫棉品种有数十种,就绝大多数品种而言,在正常年份,由于某些品种抗逆性差、抗病性弱,会导致严重减产。据被调查农民介绍,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选育的鲁研18号,棉花协作组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所选育的鲁RH-1和鲁RH-2,中国农科院培育的双抗8号(SGK-8)以及山东省农业大学培育的山农丰抗6号都表现不俗。这些品种不但能丰产、稳产,而且棉花品质优良,在棉价回落的市场态势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三句话是搞好与其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增强棉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样种植管理水平,单作棉花和套种棉花相比,当然是前者产量较高,但是其综合经济效益远远逊色于间作套种的棉田。棉花作为一个常规经济作物,它可以同许多粮经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如小麦、辣椒、黄瓜、红薯、萝卜、药材、甘草等。同这些作物间作套种,只要能加强科学管理,同样会取得双丰收。因此,采取这种办法种植棉花,能大大地提高抵御棉花市场风险竞争力,提高棉农的经济收入。
中华合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