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2005年中国棉花市场分析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2005/2006年度我国棉花产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农产品价格是历年两会关注的热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也提出,要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一样,棉花生产、棉花价格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问题,同时它还对我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4年我国棉花丰收,总产632万吨,与此同时,我国棉价大幅下跌,棉农增产不增收。受此影响,今年棉农植棉意向减少,我国主产区棉花生产呈下降态势。但是拉动今年棉花消费的动力却十分强劲,据农业部预测,2005/2006年我国棉花消费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专家认为,2005/2006年度我国棉花市场的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需求增加,产不足需,进口平或增,库存下降,价格回升。专家提出,2005/2006年度我国棉花产需矛盾将十分尖锐,稳定生产至关重要。

据农业部分析,2005年起全球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出口环境进一步改善,将给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国际石油价格近年来居高不下,纺织企业提高棉花的使用比例,进一步增加了对棉花的需求。按2004年632万吨产量计算,2005/2006年度,国内棉花缺口将继续扩大。

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反映,2005年农民的棉花种植意向将减少11.5%,棉花生产面临严峻形势。从历史经验看,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既不利于保障棉纺工业的有效需求,也不利于棉农收入的稳定增长,影响棉花品质的提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简称项目组)研究指出,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2005/2006年度持续走高,由1月的250-270调高到2月的300-330,比2003/2004年度256提高50点,比2004/2005年度提高60点。

--2004年我国棉花产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2004年全国棉纱产量1095万吨,比2003年增长11.3%,棉花消费760万吨,比2003年增长16.7%,加上民用总消费800万吨;纺织服装出口950.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8.3%,其中棉制品占1/3。纺织服装出口额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6.4%。2004年棉花丰收,总产632万吨,进口191万吨,出口1万吨,总量822万吨,可见我国原棉的产需尚处“紧平衡”状态。

--拉动今年棉花消费和生产的动力强劲,棉花消费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一、2005年是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的第一年,出口量将会继续增长,尽管进口地区出台许许多多的贸易保护措施或“壁垒”,仍难挡进口,预计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在两位数以上。

二、中央提出对农业“政策不变,实惠不减,继续强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预计今年将是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启动的一年,纺织品服装消费将增长。

三、由于棉花的低价位,涤纶短纤与棉价接近或相等(合理价应低于棉花20%),而石油等化纤原料目前进入高价位,估计2005年我国纺织用棉比例将会提高,该比例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全国纺纱用棉量即增加10多万吨。

四、宏观调控有利于棉纺业的理性发展,增量适宜。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1月全国棉纱产量82.98万吨,同比增长39.63%。

从以上几方面综合分析,2005年我国棉纱产量进一步增长,预计棉纺消费将增长10%-12%,需原棉810万-825万吨,加上民用40万吨,总需求850万-865万吨,棉花需求强劲。

--棉花进口将与2004年持平或增加,棉花库存比2004年下降三到四成

今年我国已经发放原棉进口配额89万吨,加上2004年没有用完的配额54万吨,2005年棉花进口配额总量143万吨,比2004年进口191万吨减少48万吨,下降25%。在产不足需的情况下,进口配额可能增加。由于消费增加,库存将下降35%以上。

--2005/06年度棉价将回升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于2005年1月发布报告,预测2005/2006年度全球棉价上涨到59美分/磅,比2004/2005年度48美分/磅提高11美分/磅,价格回升22%。

另外,近期我国棉花期货价格已经开始走高。以CF503为例,从2004年12月23日的12050元/吨攀升至2005年2月24日的13700元/吨。

--新年度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将减一成

据美国农业部和ICAC1-2月预测,2004/2005年度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将扩大10%;单产提高10%,总产增加20%-23%,消费增幅7.4%,产大于消238万吨,因而库存将增长31%。然而,价格下降到51.99美分/磅,降17.19美分/磅,减24.8%。由于资源丰富,价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将刺激棉花的消费,预计2005/2006年度全球棉花消费增加,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将均下降10%。

表1国际机构对2004/2005年度全球棉花生产、消费和库存预测单位:万吨

---------------------------------------------------------------------

预测机构和时间 产量 消费量

04/05年度 03/04年度 04/05年度 03/04年度

---------------------------------------------------------------------

USDA 2004年7月 2280 2044 2181 2142

2005年1月 2518 2063 2274 2143

ICAC 2004年7月 2222 2037 2142 2114

2005年1月 2487 2065 2253 2127

Cotlook 2004年7月 2278 - 2164 -

2004年12月 2476 - 2256 -

---------------------------------------------------------------------

---------------------------------------------------------------------

预测机构和时间 期末库存 04/05年度产销差

04/05年度 03/04年度

---------------------------------------------------------------------

USDA 2004年7月 823 717 +100

2005年1月 1026 774 +244

ICAC 2004年7月 866 787 +80

2005年1月 1014 779 +234

Cotlook 2004年7月 - - +113

2004年12月 - +220

---------------------------------------------------------------------

根据两个年度国内外棉花生产、消费、进出口贸易和价格走势分析可以看出,稳定2005年棉花生产对满足我国纺织工业需求是极为重要的。

--稳定生产难度大,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将明显减少

据项目组1月对121个优质棉基地样本县246个乡(镇)3628植棉户的调查,至1月中旬,全国意向植棉面积普遍减少,均减15.9%(表2),预计总植棉面积为7251万亩,与2001年相当。在三大产区中,黄河流域产区意向植棉面积减少20.0%,长江流域产区减少17.0%,西北产区减少4.2%。在7大产棉省中,河南减少29.3%,安徽减少21.3%,山东减少18.0%,湖北减少17.6%,河北减少10.0%,江苏减少6.6%,新疆减少4.2%。据分析,2005年我国种棉面积缩减的主要原因是2004年虽然棉花增产,却出现了棉价下跌、卖棉难等现象,棉农并没有增收,棉农种棉的积极性大大受挫。因此,2005年稳定棉花生产的难度较大。

表22005年1月棉花种植意向调查结果

---------------------------------------------------------------------

区域 县数 总户

数 持平 减少 增加 意向面积变化(%)

户数 比例(%) 户数 比例(%) 户数 比例(%)

---------------------------------------------------------------------

全国总计 121 3608 1806 50.4 1475 41.1 305 8.5 -15.9

其中内地 105 3042 1396 45.9 1381 45.4 265 8.7 -19.0

长江流域 52 1747 829 47.9 687 39.7 216 12.5 -17.0

黄河流域 51 1236 507 41.2 674 54.8 49 4.0 -20.0

西北内陆 16 545 410 75.4 94 17.3 40 7.4 -4.2

特早熟 2 80 60 75.0 20 25.0 0 0 -10.0

---------------------------------------------------------------------

--影响2005年棉花生产的几个不确定因素

一、原棉进口因素。据分析,今年现有原棉进口配额143万吨全部进口不会对棉花生产和价格造成大的冲击。如果确要新增配额,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举行多方参加的听证会。

二、气候变化难以预料。如果今年又遭遇厄尔尼诺气候,干旱和凉夏对棉花生产十分不利,因此,提高单产的难度增大。预测黄河流域气候呈“低温高湿”走向,棉花可能又要减产。

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0%-50%,目前尿素出厂价1700-1800元/吨,地膜价格11000-12000元/吨,并且还有上涨的可能,棉农增收的难度大。

棉农增产不增收使今年棉花种植意向减少

对于为何在2004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总产增加的情况下,2005/2006年度我国棉花产需矛盾会更加突出的问题,专家分析认为,2004/2005年度我国棉花价格大幅下降,粮棉比价大幅度下降,棉农增产不增收是2005年我国棉花种植意向减少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专家毛树春介绍,2004年我国棉花市场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总产增加,价格下降,收益减少,进口巨增。

--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总产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受2003年棉花高价位的影响,2004年我国植棉面积8560万亩,比2003年扩大11.8%,由于总体气候有利,棉花单产74千克/亩,比2003年提高16.7%;总产632万吨,比2003年增产146万吨,增长30%,创历史高产年。

--棉花进口数量巨增,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进口农产品

2004年我国棉花进口创历史新高,数量达到191万吨,比2003年增长118.3%,进口金额31.6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71.1%,棉花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进口农产品。

--2004年国产棉花市场与2003年出现三个鲜明的反差,国内外棉价大幅度下降

2004年,我国棉花市场继续实行放开,价格完全由市场和供求关系形成。与2003年出现三个鲜明的反差,即:棉花增产、早熟与2003年减产、晚熟形成鲜明的反差;棉花市场冷淡、低价与2003年抢购、高价形成鲜明的反差,粮价涨、肥价涨与棉价降形成鲜明的反差。这三个反差是2004年棉花产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这使得棉花生产风险加大,棉花扩种、增产不增收。2004年我国籽棉收购价格比2003年下降29.6%,全国棉花主产品产值减税后收益比2003年下降40.0%。

在2004年一年内,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由2月的最高价17658元/吨下降到12月的最低价11314元/吨,相差6334元/吨,差率35.9%,价格的大起大落,业界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中国棉花左右全球市场,国际棉花价格与我国棉花价格同步变化,CotlookA指数从2004年1月的最高水平76.03美分/磅下降到12月的最低水平48.60美分/磅,相差27.43美分/磅,降幅达36.0%。

--棉花价格下降,棉农收益减少,增产不增收

据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简称项目组)的定点定户全程调查,2004年全国籽棉产量243千克/亩,比2003年210千克/亩,增产15.7%。专家分析认为,棉花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一、籽棉价格大幅度下降是导致棉农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2004年我国籽棉平均售价为4.36元/千克,比2003/2004年度均价6.2元/千克下降了29.6%。二、棉花生产成本增加。2004年种植棉花生产资料成本为321元/亩,比2003年增加85元/亩,增长了26.5%。据项目组测算,2004年全国棉花主要产品收益为420元/亩,比2003年减少250元/亩,减幅达39.1%,减税后纯收益减少40%。

--粮棉比价大幅度下降对2005年棉花生产很不利

以下是2003、2004两年我国粮食、肥料与皮棉价格之比:

---------------------------------------------------------------------

项目 长江流域棉区 黄河流域棉区

与早稻 与中稻 与晚稻 与尿素 与小麦 与玉米 与尿素

---------------------------------------------------------------------

2003 16.2 12.0 11.7 10.8 11.5 14.5 10.5

2004 7.0 6.6 6.6 6.8 6.5 6.0 6.0

---------------------------------------------------------------------

长江流域棉区皮棉与稻谷的比价,2003年为1:12-16之间,2004年下降到1:6.5-7.0。黄河流域棉区皮棉与小麦的比价2003年为1:11.5,2004年为1:6.5。过去认为,长江流域皮棉与籼稻(早稻)的比价为1:12,黄河流域皮棉与小麦的比价1:8即合理,表明种粮与种棉的效益相当,引导农民种棉。实际上,黄河许多产棉区为“吨粮田”,按周年小麦平均单产400千克/亩,价格1.6元/千克计算,产值为840元/亩;按玉米平均单产600千克/亩,价格1.1元/千克计算,产值为660元/亩,两季产值1500元/亩,比麦棉两熟产值(按小麦平均单产250千克/亩,棉花单产60千克/亩,产值1005.4元/亩计算)高500元/亩。在效益差异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棉农选择种粮是理所当然的。国税部门规定,粮食收购不受新出台的收购发票管理的制约,同时国家对粮食收购出台了保护价格,粮食收购贷款也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业内人士提出,希望政府出台与粮食政策相一致的棉花政策。督促农发行改变目前棉花收购贷款政策,积极投放棉花收购资金;合理运用调控手段稳定棉价,避免棉价大起大落,保护棉农的种棉积极性;稳定棉花生产,促进我国纺织业平稳健康发展。

应对之策:稳定棉花生产和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棉花生产,保持国产棉花在纺织品需求中的基础性地位,这既是发挥我国棉花生产大国优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毛树春等专家针对稳定我国棉花生产和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提出了以下建议:

--稳定棉花生产的措施

1.重视生产,出台扶持棉花生产的政策和措施,这是稳定棉花面积,防止棉花产量和价格大起大落,建设棉花生产强国的基础。国家应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来对待棉花,棉花生产应与棉花流通改革受到国家的同等重视;应加强对棉花生产的组织和领导,新形势下对棉花生产不能放任不管;应搞好新技术的示范、培训和信息服务,积极开展技术进村入户工程。建议建立棉花生产风险基金,发展农业保险,减低自然灾害带来的产量和收益损失,保持棉花生产的相对稳定。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应从农业减灾着手,棉花生产风险基金或棉花生产保险金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国家农业减灾基金中提取,从棉纺织品出口额中提取,注入棉花生产风险基金。如2003—2004年我国棉花纺织品、服装出口额300亿美元,如果提取5%注入基金,即可获得15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24亿)。

第二,从丰年或从超额利润中提取,注入棉花生产风险基金,歉年使用,以丰补歉。从丰产年景提取一定比例或从获得的超额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注入,如2003年西北内陆棉区至少获得100亿的超额利润,如提取10%作为自救资金,可以获得10亿,连年注入,即可积少成多。

第三,发展农业保险业,可以是国家农业保险,也可以是民间互助式的保险。关于农业保险理赔是保险业遇到的一个新问题,建议组成农业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进行会诊确定赔偿金额,本法科学,可靠可行。

2.科技兴棉,提高生产科技含量,促进棉农增收,这是稳定棉花生产的重要保证。我国棉花生产要把提高单产放在首位。由于石油涨价和气候异常,如果籽棉单产低于200千克/亩,植棉的确不划算,因此,要调整低产田,依靠科技进步,力争高产再高产,全方位提升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主要技术有:

一、调减低产棉田和重病田比例,在适宜产区的县和乡,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由重病产地向轻病和无病产地的转移。

二、大力推广杂交棉和抗虫棉,提倡使用包衣种子。杂交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应大力推广。

三、合理密植。目前我国内地棉花种植密度越来越稀,个体生产力提高而单位面积生产力并没有提高多少。长江中游杂交棉合理密植为1500-2000株/亩。

四、推广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平衡施肥,节水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五、积极稳步示范推广棉花“两无两化”栽培新技术。

3.全方位提高质量,控制“三丝”污染,这是提高我国原棉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三丝”(指头发丝、化纤丝和家畜、家禽羽绒毛发等)对棉花质量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用混有“三丝”的原棉进行纺纱、织布,会形成疵纱和疵布,对纱和布的质量危害很大,以致我国许多纺织企业不敢使用国棉,不得不进口外棉。因此,政府或行业协会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三丝”问题加以控制,建议推广“进村入户”控制“三丝”。

同时,积极发展优质专用棉,这类原棉需求量占总量的20%,市场缺口很大。由于优质专用棉的产量偏低,生产技术含量高。因此,要实行定单种植,签订产销合同,实行优棉优用,优质优价。

4.增加投入,改善棉区水利设施,这是农业实现高产稳产的基本条件。我国棉区农业生产条件十分脆弱,抗灾减灾能力较低,每年受灾面积占总面积的10%,严重减产和绝收占5%。建议建设排灌并重的水利体系,稳产高产棉田面积比例要大幅度增加。

5.加强信息化的研究和服务,建立棉花预警系统,设立棉情会商制度,这是提高棉花预测决策科学水平的重大举措。搞好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和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等信息的采集和发布,为棉花生产提供适时的信息化服务,引导生产不要盲目跟风,为政府、棉农、企业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避免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

--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对策

建立大棉花、大流通、大市场和大经济的体制,归根到底要认清国情,深入了解我国棉花流通体制现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要处理好四个对接,即: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籽棉标准与皮棉标准的对接,原棉品级与纱线品质的对接,深化改革内容归纳为16个字,即:“分头收购,集中加工,逐包检验,按质(包)论价”。

一、分头收购有利于农民售棉,实行收购与加工的分设制,即只收购不加工,也可以收购与加工结合进行,实现家庭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同时我国确立棉花经纪人的社会地位问题亟待解决。培育棉花经纪人有利于推行家庭质量控制,改善棉花品种的多、乱、杂局面。

二、实行集中加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加工质量。建立大型轧花企业,实行集中统一加工,这是提高加工质量的保证。要研究按籽棉资源总量与轧花加工资源的合理配置,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现有加工企业的重组和兼并,在一产地只建加工企业一到两家,大幅度减少现有棉花加工企业数量。

三、建立籽棉和皮棉品级标准,实现籽棉、皮棉标准与纱线品质的对接。要紧密结合国情,解决好籽棉标准与皮棉标准的对接。由于棉农交售籽棉,因而籽棉标准对定级和定价至关重要。然而,迄今我国尚无籽棉品级标准,亟待制定。

四、逐步推行仪器检验,分步与国际标准对接,过渡期内还要实行感官和仪器结合进行检验。

五、按质(包)论价,实现原棉使用价值和价格的统一。根据每包原棉的内在品质和加工品质,计算原棉的商品价格,实现原棉的纺纱品质和收购品质,原棉的使用价值和价格的有机结合。

新华社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