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宝洁资生堂挑战 欧莱雅增速放缓
月23日,全球最大化妆品公司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公布了其2005年全年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报告。数据显示,欧莱雅在中国的增长正在减缓。
据统计,2005年欧莱雅在亚洲实现销售13.75亿欧元,同比增长7.4%。其中,欧莱雅中国实现销售收入3.4亿欧元,同比增长15%.尽管欧莱雅在中国已经连续五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是步伐的放缓却是不争的事实。
自1996年年底进入中国以来,欧莱雅已将旗下的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兰蔻等12个国际知名品牌引进中国。2003年年底和2004年年初,欧莱雅收购了小护士和羽西品牌,在中国品牌总数达到14个,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化妆品集团。
资料显示,欧莱雅在中国2003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69.3%,而2002年增长62%.如此一来,2005年仅15%的增长显得并不那么让人振奋。
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盖保罗认为,收购了小护士与羽西两个品牌后,欧莱雅在2005年“经历了很大的难关”。
据介绍,收购小护士后,如何继续以前的分销方法,并保持小护士原有产品的价格与质量,是欧莱雅正在摸索的工作。盖保罗认为,欧莱雅未来将加强与各地分销商的合作。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宝洁等国际日化巨头对欧莱雅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去年,宝洁高调宣布进军利润较高的美容美发业务,而这正是欧莱雅的主业。2004年资料显示,宝洁旗下的大众护肤品牌玉兰油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人民币25亿元。与此同时,宝洁旗下高档化妆品牌SK-II市场占有率超过16%,直逼欧莱雅兰蔻19%的市场占有率。今年开始,宝洁在中国市场还新引进了Illume、AnnaSui、 Escada 和Dunhill 四个品牌的化妆品。
与此同时,欧莱雅率先引入中国的药妆业务也正受到挑战。资生堂、嘉娜宝等都在今年前后相继进入药妆市场。
盖保罗表示,在其它国家地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中国是欧莱雅全球业务中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去年,欧莱雅的亚洲管理发展培训中心与中国研发中心相继落户上海,中国在欧莱雅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未来,欧莱雅还将把洗发水产品引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