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常识吗?
目前世界上传播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逐渐流传到罗马帝国。基督教信仰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罪,人的一生注定要受苦受罪,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稣基督才能获救。它以《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为圣经。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逐渐分化为东西两派,当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前后,罗马主教成为整个西派的领袖,并逐步形成教皇制。1054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即天主教。中世纪,基督教在西欧各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顶峰,统领了哲学、政治、法学,主宰了整个欧洲社会,皇权让位于神权,处与附庸的地位。基督教在欧洲一统天下长达一千多年。基督教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和大洋州,它的一些流派曾于一千多年前传入我国,但影响不大。基督教大规模地传入中国是近代的事。由于佛教在中国早已根深蒂固,所以基督教在中国也没有形成气候。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在尼泊尔境内)相传是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5世纪创立的。释迦牟尼本名是悉达多乔达摩(前565-485)。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贤者”。据说他是释迦族净饭王的儿子,出生于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二十九岁时(一说十九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又对当时婆罗门教不满,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休行。开始时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学习禅定,后来在尼连禅河畔独修苦行,进而在伽耶(菩提伽耶)毕波罗树下静坐思维,“悟道成佛”。三十五岁(一说三十岁)后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一带传教,从者甚众,流传下来,称为佛教。佛,梵文为Buddha,意为觉悟,汉译音为“佛陀”。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东部各国。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传入我国的,迄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我国广为流传的,除汉地佛教外,还有主要在少数民族中流传的臧传佛教和小乘上座部佛教。臧、蒙、傣等少数民族中,几乎是全民信教。佛教在我国的影响很大,不仅波及政治和经济领域,而且还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学、音乐、绘画、舞蹈、建筑等。隋唐以后,佛教逐渐中国化,成为了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它虽然一直未能象亚洲其他国家那样凌驾于君王和政权之上,并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绝对垄断的地位,但它和我国固有的儒学与道学彼此融合,互为消长,起着维护封建社会制度的重要作用。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初由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公元7世纪初叶,穆罕默德(570—632)在阿拉伯半岛通过“宗教革命”创立了伊斯兰教,实现了社会变革。伊斯兰教奉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以安拉“启示”的名义陆续颁布的《古兰经》为其经典,同时也以此作为社会立法、道德规范、思想学说的基础。因此,《古兰经》在穆斯林的宗教与世俗生活中具有极高的地位。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开始传入我国。迄今为止,在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中,仍有很深的影响;在藏、白、傣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少量流传。同样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