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盗版为什么变成了一门超级生意(4)
网尚文化集团开始打盗版的理由很简单——自己本来是一家正版版权经营公司,旗下的很多产品是卖给网吧院线的,但由于盗版猖獗,一开始完全卖不动。2007年开始,不知是否受三面向公司的启发,网尚开始对网吧进行规模取证和诉讼。网尚打版权官司的模式跟三面向公司类似,即将版权诉讼收益扣除诉讼成本后跟律师分成,甚至网尚还要向律师事务所收授权费,但不同之处在于,打盗版仅仅是网尚的一个手段,目的还是把正版产品卖给网吧。
“2006年我们将武汉的版权诉讼权利承包给了当地一家律师事务所,价格是600万元。”网尚一位高管说,这跟下任务一样,无非是赚了钱大家一起来分嘛。据说,2008年,网尚文化打击盗版的收入有上千万元,直接促成的版权销售也是千万级的规模。
网尚文化的一名前中层员工告诉《创业家》,网尚文化原来只靠100多家律师事务所和公司本身的法务部进行版权诉讼,覆盖面不够大,每年最多几十个案子。进入2009年,网尚开始改变思路,大规模地招募各地维权代理商。
2009年7月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了《职业反盗版团队一年可赚上千万》的节目,讲述了网尚原深圳分公司员工李智勇缴纳了200万权利金成为网尚广东地区打盗版代理商后,靠打盗版年收入可过千万元的致富神话。这档节目一度让外界误解为网尚是一家打盗版的“专业户”,但有一点令很多人相信:加盟网尚打盗版可以赚大钱。
“我听说节目播出的第二天,网尚招商额为1000万~2000万元。”一位业内人士一直关注网尚的打盗版动作,“有80后的小孩看到网尚在央视做的广告(报道)后找父母要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想做网尚的打盗版代理商。”
这位人士告诉《创业家》,网尚最多时手头有一万多个案子。2009年7月网尚招商额为4500万元左右,2009年第三季度招商金额达到6000万~7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