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

分类: 图书,历史,中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
品牌: 陈述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79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010082448/9787010082448
·条形码:9787010082448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内容简介: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当究天人之际”。人类对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界变化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的影响,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明显。整个世界的史学界对人口、资源、生态及与其相关的人类与生态环境史的研究是薄弱的。深化对新中国60年历史的研究,应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开辟历史研究新领域。关注人类在自己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包括政治活动中,以其行为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环境反过来对人类的影响。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来理解和探讨历史,认识今天人类共同关心的、全球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使之成为历史研究中新的增长点。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当通未来大势”。研究历史应该坚持治史经世、求真务实的中国治史的两大传统,强调从中得到高瞻远瞩、鉴往知来的历史智慧,还应强烈关注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深化研究新中国历史,应将视野控到人民共和国所处21世纪的头20年这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投向21世纪的中叶甚至更远。中国人民经历了艰难曲折,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愈益成熟起来,但也面对着迅速发展的世界,面对着艰巨繁重的任务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新挑战。深化研究新中国历史,就是着力引导人们既看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又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风险,担负起把人民共和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国家的庄严使命。
编辑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
目录
第一章 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第一节 伟大的民族与伟大的祖国
第二节 筹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第二章 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1949-1952)
第一节 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
第二节 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第三节 巩固人民政权与抗美援朝战争
第四节 社会建设、民主改革和城乡社会生活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外交工作
第三章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良好开端(1953-1956)
第一节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第四节 工业化起步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第五节 前所未有的文化社会进步与国防建没
第六节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行和平外交
第四章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1956-1960)
第一节 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成果
第二节 执政党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第三节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第四节 纠“左”的错误与庐山会议
第五节 政治建设以及政治体制的变动
第六节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统一祖国的进展
第五章 在调整中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60-1966)
第一节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第二节 发展文教、科技、国防、卫生、体育事业
第三节 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第四节 政治调整与“四清”运动
第五节 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和10年建设成就
第六章 人民共和国发展中的10年内乱(1966-197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第二节 全国性内乱与健康力量的抗争
第三节 纠正错误的努力与挫折
第四节 经济的起伏与政治、文化、外交工作
第五节 全面整顿与反整顿的较量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第七章 开辟人民共和国历史新时期(1976-1982)
第一节 各项工作的恢复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第二节 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与全面系统地拨乱反正
第四节 走上改革开放之路
第五节 推进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六节 外交战略的调整与实施
第八章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82-1987)
第一节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
第二节 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全面展开
第三节 科技教育改革与文化社会发展
第四节 军队改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第五节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推进
第九章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经受严峻考验(1987-199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基本路线
第二节 制定“三步走”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第三节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第四节 应对国内外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
第五节 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第六节 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制裁”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第十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1997)
第一节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第二节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第三节 制定跨世纪的宏伟纲领与实施宏观调控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五节 经济社会建设与人民生活
第六节 开创全方位外交的新格局
第十一章 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新世纪(1997-2002)
第一节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节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自然灾害
第四节 经济社会变化与科技事业发展
第五节 继续拓展全方位的外交新格局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第六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七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第十二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2002-2009)
第一节 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二节 确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节 发展科技文化和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第五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六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七节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争取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八节 和平发展新外交与统一祖国新进展
结束语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伟大成就与今后的考验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就是说,伟大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整整一个甲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发展最为迅速的60年,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少有的艰难探索并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60年。深化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的历史,是历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怎样深化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历史,是2009年历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要回答的重大课题。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当观大治得失”。以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更重视研究历史,特别是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深化研究新中国60年历史,应该充分认识60年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遵循历史研究的终极追求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具体的历史认知上,而应将历史规律的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重大使命和追求目标。在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科学总结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基本经验教训,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当察古今之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新纪元,新中国60年是全部中国历史中划时代的新篇章。深化新中国历史研究,就要在上观数千年中国历史的基础上,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深入研究全部新中国历史。既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民族振兴道路的艰难探索。
文摘第一章 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第一节 伟大的民族与伟大的祖国
二、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英勇斗争
从1840年到l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余年间,由于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者无法应对世界“千年未有之变局”和“千年未有之强敌”,从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起,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野蛮国家都侵略过中国。它们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就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战争等六次,还有日本侵略台湾、在中国进行的日俄战争、英国两次侵略西藏等。在这些战争中,资本主义国家从中国掠夺的资源无法计算,仅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赔款就超过十几亿两白银;割走15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在中国设立了3个公共租界、29个专管租界,建立了种种特权。在1842年到1949年的108年间,中国被迫与英、美、法、俄、日、德、葡、荷、西、比、卢、意、奥等22个国家签订了754个不平等条约。
在各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和奴役掠夺下,中国逐渐变成了一个受列强欺辱、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承受着本国封建专制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1900年8月14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沙俄、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的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仅赔款就达4.5亿两白银。中国是带着被八国联军占领首都、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深重耻辱,跨入20世纪的。
后记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60周年。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是为庆祝共和国60岁生日而撰写的著作。
在紧张地撰写这本书的日日夜夜,我时刻提醒自己遵循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力争写出一本“真史”和“信史”。真实是历史研究成果的生命力所在,是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基础。言必有本、公正客观,历来是严肃的史学工作者追求的研究境界。优秀的史著不但应是可信、可讲、可读的真史,还应是具有较强感染力、引发人们思考的信史,而不能仅仅是某种“宣传品”。二是注重学术性,研究中尽量依据并使用最权威的文献和档案资料。要尽可能全面地占有资料,尽力把握全部事实。尽可能地了解、熟悉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最新的研究成果。所以在写作中,使用的材料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为基础,以当时的历史记录为首选史料,书中较多地引用了报刊上的材料,而首选是《人民日报》。三是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深化研究新中国历史应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拓宽历史认识视野,扩展历史思维空间,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更应追求创造文笔自然流畅、清新准确、反映时代气息,又有文学价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