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就业与劳动关系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张小建 等著
出 版 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8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4574473包装: 平装目录
张小健中国就业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
二、就业形势
三、就业目标和发展战略
四、积极就业政策
五、就业促进法
蔡昉如何认识宏观经济与就业的关系
一、积极就业政策需要完善的方面
二、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的传统认识
三、在政策制定中树立就业优先原则
四、城乡就业扩大保障经济增长良性循环
五、以当前“两防”的政策选择为例
周天勇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一、创业和就业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建设创业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
三、创业需要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及我国存在的问题
四、建设创业型国家的战略和体制
五、建设创业型国家,要处理好的一些重大的战略关系
六、实施建设创业型国家战略的政策建议
莫荣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和政策均等化的状况和政策建议
一、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的历史演变
二、公共就业服务的均等化现状
三、公共就业服务不均等的根源
四、通过就业再就业服务均等化促进人类发展公平的政策建议
曾湘泉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
杨志明新时期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任务
常凯国内协调劳动关系的做法与启示
苏海南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书摘插图
张小健中国就业目标和发展战略
三、就业目标和发展战略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如何理解“充分就业”的含义,如何制定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对做好我国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凯恩斯(1936年)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有“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非自愿失业”(即劳动者愿意接受一定市场工资水平的就业但仍得不到就业机会)(见图1)。凯恩斯认为,通过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就能消除“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全部都就业,而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水平下,愿意就业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的状况。此时,因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会存在供求不匹配的摩擦性的失业。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率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为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们最初认为自然失业率为2%~3%即为充分就业,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的经济和技术变革,标志充分就业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也上升到5%左右。当代经济学家们还认为,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时还有三个特征:一是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二是劳动关系相对稳定;三是劳动者素质得到充分开发,并对其就业产生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