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讲堂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胡晓义 等著
出 版 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2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4575890包装: 平装目录
胡晓义社会保障
一、绪论——社会保障一般
二、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四、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唐霁松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类型
三、养老保险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原则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与改革历程
五、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六、我国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制度
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
八、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九、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课题研究小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及改革思考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二、改革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三、改革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四、改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措施
姚宏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当前的任务
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
二、我国医疗保障的制度选择
三、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框架和基本政策
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五、下一步医疗保险工作的主要思路
陈刚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发展
赵殿国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书摘插图
胡晓义社会保障
二、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几方面。社会保障制度有三大功能:一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安全网”——劳动者是家庭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在年老、失业、疾病、工伤、生育而退出劳动领域或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降低劳动风险,就为劳动者及其家庭编织了一张社会安全网。二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社会保险属于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更注重公平原则,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这对快速发展变革的社会尤为重要,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中“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举措。三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减震器"——特别是在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时,它通过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而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对前途失望的群体,从而减少可能引发的社会震荡。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1951年算起已有50多年历史。其中已经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1983年前后),可称为“劳动保险阶段”。1951年,政务院颁布《劳动保险条例》,对国营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待遇作出规定。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养老办法。在农村,国家对“五保户”实行供养制度,广大农民主要依靠家庭和土地保障。在“文革”期间,劳动保险制度被取消,改由所在企业自行负担,实际演变为“企业保险”。这一阶段的历史贡献是开我国社会保障之先河,其制度设计大体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至党的十七大之前,可称为“社会保险探索阶段”。198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转向以城市为重点、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