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员工一起成长:构建教育培训体系的7大方面(影响时空管理丛书·人力资源经理系列)

分类: 图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训,
品牌: 影响力中央研究院教材专家组
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页码:16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2107625X/9787121076251
·条形码:978712107625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企业管理者
·丛书名:影响时空管理丛书·人力资源经理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让员工一起成长:构建教育培训体系的7大方面》是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以培训管理实战为导向研发的一本实战手册,旨在为中层和基层培训管理者的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员工一起成长:构建教育培训体系的7大方面》分为3篇:第1篇从企业资源整合的高度阐述了企业培训的作用;第2篇具体阐述了建立企业优质培训体系的7大方面;第3篇是实战演练,精选了优秀企业的培训管理模板,为培训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更有效、更方便运用的参照模式。《让员工一起成长:构建教育培训体系的7大方面》注重实务性,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大量有效的培训管理工具,为企业培训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工作保障。
媒体推荐这套影响时空管理丛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很高的应用价值,对于广大企业管理者来说,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吴德贵
新上任的人力资源经理最幸运的是能拥有这套人力资源系列,因为书中介绍的工具正是他们眼下最需要的。
——著名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培训专家 张守春
这套人力资源系列在目前众多的人力资源图书中独具特色,既有实用性又有前瞻性,一定会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好帮手。
——今麦郎饮品(北京)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刘智勇
这套人力资源系列内容注重创新,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直观且系统地协助人力资源管理者全方位掌握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技巧,是一套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可多得的好书。
——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部 蔡燕
人的管理本来就是一门艺术,随着人力资源管理逐渐由幕后走向前台,如何将这门艺术搬上舞台,在这套书里您能找到答案。
——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食品厂经理室 黄繁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部经理的职能,也是各行各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管理技能。这套人力资源系列让您拥有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带您走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之路。
——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101车间主任 郑兵
编辑推荐工具化、本土化、实战化、系统化,让您的职业生涯从此发生实质改变,学管理,而不是管理学,40%学完能用,40%明天能用,20%将来能用。
目录
第1篇 培训:为明天储备竞争力的资源整合
第1章 现代企业8大培训理念
1.1 个性化的培训理念
1.2 团队学习的培训理念
1.3 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培训理念
1.4 全方位的培训理念
1.5 人才储备的培训理念
1.6 人的能力可持续提高的培训理念
1.7 氛围式的培训理念
1.8 综合式的培训理念
工具国际CTD培训理念
案例讨论浪潮企业的培训理念
本章小结
第2章 培训的优势及认知误区
2.1 培训的10大优势
2.2 培训的6个优选
2.3 培训的7个结合
2.4 培训的6大误区
工具培训缺陷规避
案例讨论员工为什么这样看待培训
本章小结
第2篇 建立企业优质培训体系的7大方面
第3章 培训规划
3.1 培训规划的含义
3.2 制定培训规划的前提
3.3 善于营造培训的良好氛围
3.4 制定培训规划的必要步骤
3.5 清晰界定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3.6 选择适当的培训主体与客体
工具培训规划的要领
案例讨论富士康集团培训运作规划
本章小结
第4章 培训预算
4.1 培训预算制定的4大困惑
4.2 培训预算制定的4个关键
4.3 培训预算制定的4个层次
4.4 培训预算的掌控策略
4.5 培训预算制定的要点
工具企业培训预算制定策略
案例讨论润明公司市场部2008年培训预算及改进方案
本章小结
第5章 师资管理
5.1 培训师的基本类型
5.2 培训师的基本技能标准
5.3 培训师的基本角色
5.4 培训师的培训效果衡量标准
5.5 外聘与内引相结合的师资管理模式
工具企业培训师资管理标准化流程分析
案例讨论五菱汽车有限公司的培训师管理实践
本章小结
第6章 培训课程设置
6.1 培训的3大职能
6.2 培训课程设置的3大导向
6.3 现代培训课程设计技术
工具现代培训课程设计的匹配原则
案例讨论SBC公司的课程设置与角色模拟
本章小结
第7章 培训绩效评估
7.1 培训绩效评估的步骤
7.2 360度培训绩效评估
7.3 培训绩效评估的作用与实施
工具“美国式”的培训绩效评估思维维度模型
案例讨论M有限公司培训绩效评估案例
本章小结
第8章 训后管理
8.1 全面培训训后系统的建设
8.2 训后管理的10个内容
8.3 培训评估的7个步骤
8.4 应对员工流失风险的6个措施
工具企业培训评估反馈系统的5条通道
案例讨论防范员工流失风险
本章小结
第9章 组建教育培训基地
9.1 建立企业大学的8大注意事项
9.2 建立企业大学的抉择
9.3 企业大学与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
9.4 麦当劳教育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式
9.5 如何建立员工教育培训基地
工具建立企业大学时需要避开的5种形式
案例讨论麦当劳培训收益确认
本章小结
第3篇 实战演练
第10章 培训管理实战技能4案例
案例10-1西门子公司的培训管理
案例10-2公司的培训管理手册
案例10-3成功企业营销人员培训手册典范
案例10-4汽车音响公司业务员推销教材
本章小结
后记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易发久是我的忘年之友,也是我众多弟子中最有德、有识、有才者之一。
一个老师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让自己敬佩的学生,如今我可以无憾地说,我就是那个最幸福的老师。发久聪明睿智、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常常让我赞叹、欣慰,在业内也是有口皆碑。我自与他相识、相知以来,亲见他出版了一本又一本专著,主持了一个又一个培训盛会,结识了一代又一代才俊,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学员,一次次将中国的培训事业推向高潮。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发久,中国的培训也会大踏步发展,但一定会落后一两年。不要小看这一两年时间,在周围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也许落后一步就要追赶几十年。所以,发久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有功德的。
我是中国“文革”后最早从事培训工作的人之一,早在1977年就倡导并创办了全国第一所民办大学,在1986年又创办了全国第一个MBA班,亲眼目睹了中国培训业30多年的发展。我百感交集,既欣慰喜悦,又惋惜痛心。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而且提供培训服务的公司也越来越多;惋惜的是,大部分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许多培训公司只是昙花一现即告凋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现象呢?细细思索,可归咎为如下原因:
(1)单纯学习西方,生搬硬套。西方的东西虽对中国企业有借鉴意义,但它再好也不会完全适应中国国情,一定会有些水土不服。
(2)过分强调古代的经营谋略,又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导致“看上去很美”,却难以古为今用,创造效益。
文摘第1篇 培训:为明天储备竞争力的资源整合
第1章 现代企业8大培训理念
1.2 团队学习的培训理念
该理念倡导的是,培训不仅是个人学习,还是整个合作团队成员之间的共同学习。每个员工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企业资源,不断帮助企业开发所需要的培训项目。每个团队成员要始终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学习和工作原则,即不是简单地传授技能,而是要传授能够解决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方法。在培训过程中企业要求培训师从课程的设置到培训方法上都注重适用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够保证培训效果。企业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员工掌握操作方法,不能够将培训变为培训师的语言艺术倾听,否则培训就变成了作秀。伊莱克斯团队学习培训体系如表1-2所示。
1.3 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培训理念
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培训理念主要采用在工作过程中模仿的方式来完成。理论知识在与实践接轨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对于特定行业来说理论和实践能力往往是脱节的,例如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了企业却不会做账,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到了银行首先要先从点钞进行训练。对企业来说,如果让每一个新招募的员工都停产进行为期一两个月的培训,一般企业往往难以承受这样的培训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行动培训理念诞生了,行动培训用模仿的方法解决了企业培训和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一种被企业广泛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麦当劳公司的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培训体系如表1-3所示。
后记影响时空管理丛书历经无数的风雨和坎坷,今天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此刻,这个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内心无不充满感激与感恩。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就是他们,以舍己的精神和任劳任怨的态度,确保了这个浩瀚工程的按时完成。这期间他们遇到过多少麻烦、走过多少弯路、面对过多少痛苦,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只有时间可以证明。但从他们激动的泪水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无悔的,也是幸福的。为此,我应该向这些伙伴深深鞠躬!
在研发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就是书中涉及成千上万的实战案例和管理工具。正当我们陷于危难之时,是许多无私的兄弟企业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这种雪中送炭般的情谊,我们除了牢牢记住,还要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它转换成一种成长的鞭策。我们知道这些真实的案例和工具是用心血和数不清的金钱换来的,是无价的,所以我们必须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它,像尊重自己的生命一样尊重它!
当然,我们更要感谢那些指导者、引路人。各种形式的碰头会、研讨会多达59次,莅临会议现场的320多位学界专家、培训专家、企业高层管理者毫不保留地奉献出了自己在教学与管理实践中的精髓。正是这些精髓的融入,使本套丛书更充满活力,更具实战性、系统性。
在本套丛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数以万计的业内同人的学术著作,因篇幅所限不能在此一一署名表示谢意,但我们已将这些人的名字铭记在心!我们默默地工作,一方面要以这些人为榜样,另一方面则要做出成绩以示报答。我觉得人生风雨过后的豁然是那样弥足珍贵,或许就因为有了这些人的激情呼唤,才激励着我们去寻找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