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读点心理学

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心理学,
作者: 文成蹊编著
出 版 社: 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4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084390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从情绪心理学、自我管理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求职心理学、办公室心理学、推销心理学、经营与管理心理学方面入手,以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形式,论证了如下方面的问题:怎样了解人的心理,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收获幸福和快乐,以及怎样利用人们的心理来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本书将枯燥晦涩的心理学理论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以贴近现实的事例和详细的点评分析,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并逐渐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使心理学贴近生活、指导生活、改变生活。
内容简介
心理学究竟是一门什么学问?心理学家说,他们的任务就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的目的在于巧妙地策略,而不是分析。我们学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心理分析的过程,而在于建立更积极的人际关系。
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如何走出忧郁、焦虑和迷茫;
繁琐的家事中,如何照顾到每一位家庭成员;
复杂的社会中,如何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莫测的职场中,如何让自己游刃有余;
沉浮的商海中,如何掌好事业之船的舵……
走进本书,你就会找到答案。
目录
第一章 情绪心理学:掌控自己的情绪
掌控情绪:别让情绪影响你的健康
巴纳姆效应:不要让他人左右了你的情绪
齐氏效应:摆脱紧张的心理困境
永葆乐观:生命因乐观而精彩
学会等待:平息浮躁摇曳的情怀
摆脱抑郁,让阳光驱散阴霾
克服焦虑:摆脱阴云笼罩的生活
韦奇定律:时刻坚持希望和信念
抛开依赖:自立是新生命的希望
第二章 自我管理心理学:管理自我才能提升自我
情绪定律:处理好心情,才能处理好事情
心静如水:人生须有平和的心态
杜根定律:自信是你独一无二的个性名片
抛开犹豫:带着果断上路
自我知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重复定律: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坚信定律:把苦难当做垫脚石
挫折必然定律:坚强无法被征服
第三章 家庭心理学:维护家庭的和谐美满
幸福递减定律:别让幸福从你的生活中溜走
感恩心理:怀着感恩生活
杜利奥定律:拥抱热情,拥有快乐
环境与心理: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空巢心理:把关心真正送到父母的心里
适当疏远原则:爱人之间也要留有空间
逆反心理:把握子女的成长规律
教育心理:学会如何爱孩子
第四章 社交心理学:交际场上最受欢迎的人
亲和效应:拉近与周围人的距离
情境同一性:创造与对方共鸣的情境
相似相惜律:投其所好,寻找共同点
安全需要原理:诚信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幽默效应: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六度分离”理论:以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
邻里效应:交往越多越亲密
同理心原则:把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上
恐惧心理:远离社交恐惧的羁绊
错误即止定律:两个错误永远不会制造出一个正确
与人为善: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
第五章 求职心理学:找到一份好工作
首因效应:人最难忘的是第一印象
十分钟定律:时间就是机会
换位思考定律:恰当地表现自己
推销自己:别让细节绊倒你
挑战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畏惧心理:别过分在意自己的劣势
高不成低不就心理: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碰撞
詹森效应:关键时刻别让自己发挥失常
毛遂自荐:在机会面前主动表现自己
心理暗示:自信等于一半的成功
第六章 办公室心理学:办公室中的生存高手
表现心理:大胆表现会得到老板的赏识
主动心理:想办法解决压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工作中投入你的激情
“强调自我”心理:让你成为“众矢之的”
渴望“鹤立鸡群”心理:让你成为“孤家寡人”
学会拒绝:勿求尽如人意
阿Q心理:忽略职场心机
刺猬效应:不可过远,也不可过近
提升人气指数:同事不止于办公室内
借势原则:让更多的人帮助你
第七章 推销心理学:做最出色的推销员
消费心理:抓住顾客的心理
投其所好:满足顾客的心理需要
尊重心理:做学生,而不是做老师
重要性心理:把顾客置于真正“重要”的位置
冷热水效应:降低对方的期望值
诚实原则:让顾客信任你
晕轮效应:利用顾客“爱屋及乌”的心理
热情原则:让你的热情打动顾客
微笑效应:让顾客喜欢你
控制局面,在心理上战胜客户
第八章 经营与管理心理学:成功商人的秘诀
克服定式思维:不要被老眼光束缚
毛毛虫理论:创新才是硬道理
马蝇心理:让竞争对手时刻提醒你
互惠互利原则:让合作与竞争一起微笑
印刻效应:要做就做市场第一
破窗理论:及时制止小错误的发展
权威效应:让自己成为领袖和榜样
马斯洛效应:满足下属的不同需要
平等原则:平等是最容易被感知的尊重
感激心理:用情感激励下属
书摘插图
第一章情绪心理学:掌握自己的情绪
掌控情绪:别让情绪影响你的健康
我们通常所说的情绪,是指感觉及其特有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行动的倾向性。情绪的主要特征有:无所谓对错,常常是短暂的;可以积累,易夸大其词;会影响行为,也可以经疏导而加速消散。
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并不是因为愁了才哭、生气了才吵、怕了才发抖,恰恰相反,人是因为哭了才愁、因为吵了才生气、因为发抖了才害怕。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每一个决定和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情绪的影响。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社会适应能力来说,情绪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心理学家劝诫那些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的人,应先处理好心情,再投入精力处理事情。
健康与情绪密不可分
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人的抵抗力,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对身体构成一定的伤害。我国古代就有“内伤七情”之说法,认为当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过度时,就会产生生理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器质性的病变,而是与精神状态不佳、情绪异常有关;经常、长期的消极情绪所引起的神经长期过度紧张,会导致身心疾病。大量的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充满心理矛盾、压抑、不安全感和不愉快情绪体验的人,免疫力减弱,容易患癌症。据有关方面统计,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概率是一般人的三倍。“忍气吞声”型的人,往往过度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悲伤、愤怒、苦闷等情绪,这些恶性情绪长期作用于大脑,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从而给癌症以可乘之机。
情绪除了影响人体免疫系统而不利人体健康外,还会通过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心理适应、社会支持等决定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影响人体健康。而人的身体健康反过来又会影响情绪,因而通过情绪也可推断人的健康状况。
才貌双全的林黛玉,因其性格多愁善感,忧郁猜疑,最终积郁成疾,呕血身亡。三国时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因为妒忌多疑、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与他们相反的是跨世纪的女作家冰心老人,一生淡泊名利,崇尚简朴,不奢求过高的物质享受,在和谐的环境中与人相处,在微笑中勤奋写作。她的健康长寿,事业辉煌主要得益于开朗、豁达的性格。
保持良好的情绪
现代医学大量资料证实,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是性格孤僻,不能适应社会生活所致。一个人身体健康,往往表现为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倘若长期疾病缠身,则容易引起忧郁情绪。
既然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如此重要,那么,保持良好的情绪就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根本。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健康的情绪。
1.培养幽默感
研究发现,在问题面前,经常运用幽默作为应对机制的人,健康问题就比较少;而运用哭喊作为应对机制的人,健康问题相对要多很多。
2.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
增加令人愉快的体验,可以减弱消极情绪状态,而提高A型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反应能力。这样,即使偶尔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至于发生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
3.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
情绪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对起伏的情绪不必也不可能一概予以抑制,而应选择适当的方式,如运动、旅游、倾诉等,给情绪适当的发泄机会。有机会倾诉自己的痛苦并得到他人的安慰,能够极大地改善健康功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4.换一个角度看事情
很多从表面看令人生气或悲伤的事件,如果换一个角度。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常常可发现一些正面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
5.要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
有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并积极地为之奋斗,人就会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
6.积极参与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又会使人们更积极地与人交往,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突发事件,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7.对问题当机立断
犹豫不决会引起不良情绪,损害身心健康。因此不要太过追求完美,宁可偶尔出些小错,也不要为一些问题左思右想。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灾祸,都是在情绪无法得到正常宣泄的情况下,采取了失去理智的疯狂举动造成的。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并不多。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想着千方百计把情绪压抑下去、克制下去,而不让它发泄出来。但是,即使一个人能做到在压抑、克制,也只说明情绪从“显意识层”,转移到了“潜意识层”,而它对人们的影响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机会真正发泄出去。
因此,对于无法得到满足宣泄的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疏导,而不是堵塞。因为堵塞只能是暂时的,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决堤”,那时情况失控,就更严重了。
巴纳姆效应:不要让他人左右了你的情绪
在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你可能不止一次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人打哈欠以后,接下来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这种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会使你产生自我认知的偏差。这种偏差有时会影响到认知的正确度。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检查表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与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这两份结果中,一份是参与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与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心理学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一些星座、属相等方面的测验,其结果都是一些一般性的模糊的话,符合每个人的平均心理,让你认为很像自己。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对自己的表演作出的评价,他说他的表演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就是因为他所表演的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从而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因此,心理学家便将这种倾向于相信笼统性描述的心理特征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情绪失控的后果
从情绪方面来划分,人的性情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理智型和感情用事型。理智型的人是情商很高的人,在所有的事情面前都能够做到冷静沉着。三思而后行,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型的人是情商相对较低的人,在面对外界的影响时,他们往往随性而为,不计后果。如此一来,他们就会陷入巴纳姆效应的泥淖而无法自拔。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美国纽约举行。刘易斯•福克斯以绝对优势将其他选手甩到身后。决赛时也非常顺利,已经胜利在望了,只要再得几分他便可以稳拿冠军了。可是,就在这时,一只苍蝇落在了主球上,于是他赶忙挥手将苍蝇赶走了。可是,当他再次俯身准备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落到了主球上,这时,刘易斯•福克斯的情绪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因这只讨厌的苍蝇不断落到主球上而生气。更让他生气的是,那只苍蝇仿佛是有意要与他作对,只要他一回到球台准备击球,那只苍蝇就会重新落到主球上来。这时,刘易斯•福克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他终于失去理智,难以抑制的愤怒使得他突然用球杆去击打苍蝇,结果球杆触动了主球,裁判判他击球,他也因此失去了一轮机会。经过这一番折腾,刘易斯•福克斯一下子方寸大乱,在后来的比赛中连连失利,而他的对手约翰•迪瑞却愈战愈勇,迅速赶了上来并将其超越,最终赢了这场比赛。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刘易斯•福克斯的尸体,他投河自杀了!
一名所向无敌的世界冠军居然被一只小小的苍蝇打败!这显然有些不可思议。其实,在很多人看来,刘易斯•福克斯当时完全没有必要去管那只苍蝇的事情,随它去好了。一个在台球方面具备如此造诣的选手应该明白,一只苍蝇落到主球上几乎不会影响击球,但是就是因为一时的冲动,他输掉了比赛。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其实这还不是关键,这次失败了,下次还可以再来,情绪失控了一次,下次就应该控制。然而,这位世界冠军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在因一次不理智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后,他不是去考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再一次以一种更加不理智的行为来把悲剧上演——自杀。
每一个人都应努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都应在至关重要的时刻保持理智。即使当时没能左右自己的情绪,也应努力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理智,这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都是社会上的人,不可能单独存活于世上,在生活上必然有外界的变化影响着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