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儿通论

分类: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武宇林著
出 版 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400000版次: 1页数: 478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2703884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唐、宋、元、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以来的纵向视角和古丝绸之路上多民族聚居地的横向视角,对中国“花儿”这一古老的民族艺苑奇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书中所援引的700多首传统“花儿”民歌,其中有不少是从民间抢救上来的即将失传的非常古老而弥足珍贵的作品,其内容显现着唐、宋时期民间口头文学的痕迹,语言具有元、明、清的时代特质,堪称研究“花儿”及相关人文学科的活化石。
作者简介
武宇林,原籍山西大同市,日本广岛大学文学博士,教授,二级美术师。现在北方民族大学就职,硕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先后就读于中国陕西师范大学、日本岛根县立女子大学、日本岛根大学和日本广岛大学,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岛根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广岛大学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2005年在日本留学期间,曾10多次获奖,其中有征文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美术作品金奖、留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等;曾兼任大学中国语讲师、中国画讲师,编著出版《实用中国语基础课本——石井先生的北京之旅》(与狩野教授合著,日本南云堂出版社2001年);自幼酷爱书画,在日本多次举办个人画展,《雪夜》、《黄土高原之花》、《荷花》、《牡丹》、《清泉》、《翠竹》等多幅中国工笔画作品被日本和英国友人收藏,出版《武宇林中国工笔画集》(日本黑潮社2004年)。
多年来,潜心于中国民俗学特别是中国“花儿”民歌研究,数年来沿古丝绸之路,深入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地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进行“花儿”的田野调查。2005年9月,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日文专著《丝绸之路口传民歌一“花儿”的研究》在日本信山社出版。在国内外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中国西北部民歌“花儿”的修辞》、《中国西北部口传民歌“花儿”中的牡丹》、《“花儿”中的对喻程式化修辞手法》、《洮岷“花儿”的现状与西北“花儿”的传承》、《中国“花儿”传承基地——松鸣岩“花儿会”调研报告》、《元代的蒙古人及蒙古语与西部“花儿”》、《“花儿”与回族民俗文化一兼谈“花儿”的族属问题》、《元代的“回回”与西部“花儿”》、《中亚回族与口传民歌“花儿”——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回族民俗文化考察》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花儿”概略
第一节 “花儿”的历史
一、“花儿”的诞生和早期研究
二、关于“花儿”的诞生年代
第二节 “花儿”的名称
一、关于“花儿”的名称
二、“花儿”的别名“少年”
第三节 “花儿”的流派
一、先行研究
二、“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
第二章 “花儿”歌词的基本形式
第一节 “河州型花儿”歌词的基本形式
一、“河州型花儿”的短歌形式
二、“河州型花儿”的长歌形式
第二节 “洮岷型花儿”歌词的基本形式
一、“洮岷型花儿”的短歌形式
二、“洮岷型花儿”的长歌形式
第三章 “花儿”的主题
第一节 情歌
一、恋爱观
二、求爱
三、交际
四、争执
五、结婚
六、别离
第二节 其他歌谣
一、生活苦情
二、愤世嫉俗
三、人生哲理
第四章 “花儿”的修辞
第一节 比兴
一、植物的比兴
二、动物的比兴
三、天象的比兴
四、器物的比兴
第二节 比喻
一、对女性的比喻
二、对男性的比喻
三、男女对偶式比喻
第三节 赋
一、描写客观场景的赋
二、陈述主观愿望的赋
三、刻画人物形象的赋
第五章 “花儿”中的民族特征和民俗事象
第一节 “花儿”中的少数民族特征
一、回族与“花儿”
二、藏族与“花儿”
三、撒拉族与“花儿”
四、蒙古族与“花儿”
五、土族与“花儿”
六、保安族与“花儿”
七、东乡族与“花儿”
八、裕固族与“花儿”
九、东干族与“花儿”
第二节 “花儿”中的西北民俗事象
一、生产与生活方式
二、服饰和饮食风俗
三、婚姻习俗
四、民间节 日
第六章 “花儿”的田野调查
第一节 宁夏“花儿”
一、海原“花儿”
二、西吉“花儿”(一)
三、西吉“花儿”(二)
四、固原“花儿”
五、隆德“花儿”
第二节 甘肃“花儿”
一、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
二、岷县二郎山“花儿会”
三、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
第三节 青海“花儿”
一、西宁市南山公园“花儿会”
二、大通县老爷山“花儿会”
三、平安县峡群寺“花儿会”
第四节 新疆“花儿”
一、长山子镇“花儿会”
二、新疆回族“花儿王”韩生元
第五节 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花儿”
一、东干语与稍葫芦农庄的东干族“花儿”歌手
二、苏联时期的东干族“花儿”文献
三、濒于消亡的东干族“花儿”现状
第六节 “花儿”的创新与传承
一、“花儿”潜在着失传的危机
二、关于“花儿”创新与传承的思考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花儿”概略
第一节 “花儿”的历史
一、“花儿”的诞生和早期研究
“花儿”歌谣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被当地各族人民群众所喜爱,至今传唱不衰。然而,“花儿”在旧中国却被贬为“野曲”、“淫词俚语”,读书人对此也不屑一顾。辛亥革命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民俗开始得以重视,北京大学开展了在全国征集民间歌谣的活动。至此,西北地区的民歌“花儿”也终于被学者所关注。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编辑发行的《歌谣周刊》第82号(1925年3月15日)首次登载了袁复礼先生所收集的30首“花儿”歌谣,以及题为《甘肃的歌谣——“话儿”》的文章,使“花儿”歌谣这一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学登载上了中国高等学府的文学刊物。据刘凯先生的《(歌谣周刊)与七十年来的“花儿”研究》一文介绍:“1922年创刊的北京大学《歌谣周刊》,是我国最早以搜集、研究歌谣为主的民间文学期刊……流行于我国西部地区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民歌‘花儿’就是这个时期通过《歌谣周刊》的介绍,才首次冲出西部一隅为国人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