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古迹

分类: 图书,历史,地方史志,
作者: 贠有强 著
出 版 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18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2703886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在古代。东南接周秦汉唐中原文化、北通蒙古草原文化、西连汉唐“丝绸之路”文化,具有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本书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分阶段集中描述和反映了这些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遗存。
内容简介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在古代。东南接周秦汉唐中原文化、北通蒙古草原文化、西连汉唐“丝绸之路”文化,具有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很早便在这里形成了中原文化与边塞文化。汉族文化与其他各民族文化相交融的文化特色。遗留在这块土地上的历史文物和遗存,正是这一多元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据统计,宁夏境内发现古代文化遗存3000多处,目前。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4个,这些丰富多彩的文物、遗存是宁夏地区各民族团结和古代文明的象征,是先民们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本书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分阶段集中描述和反映了这些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遗存。
目录
序
引言 宁夏历史文物与文化遗存
第一章 史前古迹遗存
一、南磁湾恐龙化石
二、水洞沟旧石器遗址
三、鸽子山新石器遗址
四、菜园新石器遗址
五、周家嘴头新石器遗址
六、页河子新石器时代遗址
七、贺兰山岩画
八、大麦地岩画
九、黄羊湾岩画
第二章 商周及秦汉时期遗存
一、照壁山铜矿遗址
二、秦长城遗址
三、张家场汉代城址
四、固原古城墙
五、暖泉汉墓
六、关马湖汉墓
七、兵沟汉墓群
八、白芨沟赭色岩画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遗存
一、海宝塔d匕塔)
二、瓦亭古城
三、须弥山石窟
四、固原隋唐墓地
五、七营北嘴古城
六、黄驿堡古城
七、牛首山寺庙群
八、石空寺石窟
九、田州塔
十、窨子梁唐墓
第四章 宋、西夏、元时期遗存
一、西安州古城
二、无量山石窟
三、火石寨石窟
四、石窑寺石窟
五、石窑湾石窟
六、天都山石窟
七、省嵬城
八、韦州古城
九、拜寺口双塔
十、承天寺塔(西塔)
十一、一百零八塔
十二、宏佛塔
十三、鸣沙州塔
十四、贺兰山石刻塔
十五、灵武瓷窑遗址
十六、西夏王陵
十七、昊王渠遗址
十八、开城遗址
十九、凉殿峡遗址
第五章 明清时期遗存
一、明长城遗址
二、花马池古城址
三、铁柱泉古城址
四、镇北堡古城址
五、岳飞送张紫岩北伐诗碑
六、南门楼
七、银川玉皇阁
八、中卫鼓楼
九、康济寺塔
十、镇河塔(东塔)
十一、缨珞宝塔
十二、同心清真大寺
十三、中卫高庙
十四、明王陵
十五、银川市鼓楼
十六、平罗钟鼓楼
十七、平罗玉皇阁
十八、文澜阁
十九、董府
二十、华严塔
二十一、武当庙
二十二、纳家户清真寺
二十三、洪岗子道堂
二十四、板桥道堂
二十五、九彩坪拱北
二十六、二十里铺拱北
第六章 近现代遗存
一、沙沟回教园陵
二、马月坡寨子
三、单南清真寺
四、高庄滩红军西征遗址
五、豫海县苏维埃旧址
六、将台堡革命旧址
附件
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史前古迹遗存
新生代时期,宁夏地貌格局开始形成。在地壳运动过程中,阿拉善地块、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北祁连海格等陆块呈水平挤压构造应力状态。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宁夏北部地块由西北向东南发生强烈拉张,依次形成贺兰山脉、银川盆地(平原)、灵盐台地(鄂尔多斯边缘)。南部地块向东北推挤,受到华北陆块和鄂尔多斯地块的阻挡,形成了向东北弯曲的三列弧形断块山地和断陷盆地。依次展布着三列弧形山地,第一列包括窑山、烟筒山和卫宁北山南缘山地;第二列包括六盘山、清水河西侧山地、香山;第三列包括六盘山、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等。
随着地理、气候的不断演变和发展,进入远古时期,宁夏这块土地上开始出现古生物活动足迹,根据目前考古发现,有三处古生物化石遗址,分别为灵武的南磁湾的恐龙化石遗址、同心县丁家二沟的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遗址、石嘴山市惠农区西河桥古生物化石遗址,从这些遗址和出土的化石看,距今约1.3亿年至1.4亿年前,宁夏大地出现了大型蜥脚类恐龙。大约在1200万年前,开始有了猿人,还有大量的嵌车齿象、铲齿象等哺乳动物。在10万到15万年之间,又出现了大象、老虎、猎豹、狼、羚羊、犀牛、鹿等20多种哺乳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