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外出务工妇女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分类: 图书,法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作者: 曾仁忠主编
出 版 社: 湖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51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385461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据统计,衡阳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高峰期达到161万,近些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惠农政策的实施,外出务工人员虽有所减少,但仍然保持在120万以上,其中妇女务工人员总数达到51.3万,占全市农村外出务工农民总数的40.9%,占农村妇女劳动力总数的70%。她们在异域他乡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提高了创业能力,提升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为加快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农村外出务工妇女要素构成及现实状况
一农村外出务工妇女要素构成及表现特征
二农村妇女外出务工现实状况
第二章农村妇女外出务工产生的社会效应及其动力背景
一拓宽了就业空间,激活了妇女劳动力资源
二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妇女经济地位
三开阔了知识视野,造就了一批新型妇女人才
四加速了资本积累,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五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动力背景
第三章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权益保障的积极探索与现实收效
一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二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维权意识逐步增强
三维权力度不断加大,合法权益逐步得到保障
四技能培训不断拓展,自身素质逐步得以提升
第四章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权益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劳动就业权屡受侵害
二社会保障权严重缺失
三民主政治权难以实现
四人身权益受到轻视
五婚姻家庭面临危机
第五章影响农村外出务工妇女权益保障的制约因素
一思想因素
二体制因素
三管理因素
四企业因素
五自身因素
第六章国外女工权益保障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第七章保障农村外出务工妇女合法权益途径选择
附一专题调研文章
附二我的打工之路
附三典型案例剖析
附四相关法律法规摘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农村外出务工妇女要素构成及现实状况
二农村妇女外出务工现实状况
(一)思想动因多元化
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动机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随大流,占7%。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随大流是一种从众心理,即个人在群体活动中模仿大多数成员并遵从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在外出过程中,这种从众心理虽有益于农村妇女之间的团结互助,但在遇到障碍时缺乏主见和抗争能力则易成为她们的通病。二是挣钱求富,改善生活,占38%。在农村,一些人家通过外出打工买了摩托车、盖起了小楼,经济、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对于那些没有外出打过工的家庭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不过,急于挣钱改善生活、脱贫致富的心理,往往使农村妇女在外出求职时饥不择食,缺乏选择性。三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占到25%。抱有此种动机的大多为农村年轻女性,她们通常较有主见并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但喜欢闯荡的个性增加了她们外出务工的不安全性。四是帮衬家庭,占30%。抱有这种想法的农村女性吃苦耐劳且富有责任感和是非观念,她们能接受较差的劳动条件和较苛刻的工作要求,却较少考虑工资待遇及押金、扣款等规则的合理性,易被不法之徒侵犯权益却又往往忍辱负重。对所有农村外出务工妇女而言,城里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生活环境好是吸引她们的重要因素,她们中的大多数通常选择去广东、江浙等经济发达省份的大、中城市打工,只有少数人图离家近和熟人多好办事而愿意就近在县域内找事做。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地的就业机会少,找到合适的工作比较困难,工资待遇低且工作太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