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名篇导读

分类: 图书,中小学教辅,拓展读物,
作者: 秦家伦主编
出 版 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8-1字数:版次: 1页数: 331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3纸张:I S B N : 978722106626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世界各大古老文明中惟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其核心精髓即是中华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着深厚的道德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凝聚成华夏子孙独有的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美德与价值取向内容丰富厚重,内涵博大精深。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图强革新、诚信重义、乐天守道、勤劳勇敢、仁、爱礼让、合己为人、抚幼助弱、勤俭节约、尊老敬贤等等理念原则信条规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这些弥足珍贵的精神种子植于
民族肌体之中,薪火相传,不绝如缕。尤其是在近现代史上,在我们民族面临严峻考验的近百年间,中华美德在无数志士仁人和众多共产党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今天,中国社会从传统步入现代,经济腾飞,与国际接轨,伴随而来的是中西文明的激烈冲突,异质文化的错综相交,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包括中华美德在内的民族文化的失落和缺失已初现端倪,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早在先秦时期,古哲先贤就很强调道德教育的作用,就强调以人文化天下。古代典籍《易传》最早提出“人文”观念——“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著名的孔子“四教”,即所谓文、信、忠、行,以“忠信”作为知书达礼的前提,以修身作为齐家治国的起点,是早期儒家重视人文教育,寓德育于智育的典范。弘扬中华美德贵在实践,重在教育。教育要从身心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抓起。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组织编撰了《中华传统美德名篇导读》一书,旨在将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同步施行,使青少年了解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体会传统美德的魅力,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坚持高远的志向追求,讲求人文精神,健全高尚品格,承担社会责任。
《中华传统美德名篇导读》一书凝结着数十位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的心血,参与者的高度热情和倾心投入本身就体现了中华美德的感召力量。
目录
序秦家伦
1.相鼠《诗经》
2.七月 《诗经》
3.牧民 《管子》
4.兼爱 《墨子》
5.信言不美 《老子》
6.诚信《论语》
7.勤学 《论语》
8.正直 《论语》
9.自省 《论语》
10.仁义 《论语》
11.尚礼 《论语》
12.尊五美 《论语》
13.选贤良,举笃敬 《苟子》
1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
15.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
16.居天下之广居 《孟子》
17.尊德乐义 《孟子》
18.黄帝篇 《列子》
19.学记 《礼记》
2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21.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大学》
22.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23.庄辛说楚襄王 《战国策》
24.子产不毁乡校 《左传》
25.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国语》
26.去私 《吕氏春秋》
27.晏子朝 《晏子春秋》
28.离骚 屈原
29.长歌行 《汉乐府》
30.报任安书 司马迁
31.圯上进履 司马迁
32.姬旦诫伯禽 刘向
33.与子琳书孔臧
34.诫兄子严、敦书马援
35.修其善则为善人 扬雄
36.自纪 王充
37.苏武传 班固
38.诸儿令 曹操
39.遗诏 刘备
40.诫子书诸葛亮
41.杂诗 曹植
42.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 郑玄
43.临行诫子孙 杨椿
44.惜阴 陶渊明
45.与子俨等书 陶渊明
46.周处改过自新成名人 刘义庆
47.勉学 颜之推
48.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
49.凉州词 王翰
50.劝学 颜真卿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