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理论,
作者: 沈清松主编
出 版 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5-1字数: 340000版次: 1页数: 354印刷时间: 2004/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2106500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辑,特别考虑到当前哲学的崭新发展。一方面,有所谓“实践的转向”,当前哲学转向对实践问题的关注,其中伦理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可谓实践哲学最重要的三大领域。也因此,对于伦理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论点的熟悉,便成为哲学概论的必要内容。另方面,由于科学发展,进步神速,已然宰制着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哲学若要在其中继续扮演批判与奠基的角色,无论是科学哲学或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都变得非常重要,也必须在哲学概论中加以呈现。
针对第一个趋势,本书在第一章导论之后,优先讨论伦理学,并在第七章处理对经济问题的哲学探讨,第八章则讨论政治哲学。后两章也可以视为是对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的哲学探讨。针对第二大趋势,本书在第三章讨论了知识论的内容之后,便立刻在第四章中继之以对科学哲学的讨论,与第五章对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的讨论。本书不但注意新的趋势,对于哲学本身的基础科目,诸如形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等三大基础领域,都有专章讨论。此外,对于美学与艺术哲学、宗教哲学等也都有专章处理。
目录
第一章 导论——哲学的重新定位沈清松
第一节哲学的定义与功能
第二节哲学思索的方法
一、结构与动态
二、意义与理解
三、反省与批判
第三节哲学重新定位的必要
第四节 哲学研究的范围与本书的章节区分
第二章 与他者的关系——伦理学孙效智
第一节何谓伦理?何谓道德?
第二节何谓伦理学?
第三节 伦理学的坐标系统
第四节 “what”问题的不同向度
一、道德判断与道德语句
二、规范伦理学与后设伦理学
三、基本伦理学的发展与僵局
四、“基本主义”与“调和主义”的对立
五、应用伦理学的兴起
第五节为何应该道德?
第六节 人格完整与情绪教育——伦理学的“How”课题
第三章认知结构与运作
——知识论的法则关永中
第一节 从一个典故说起——认知心路历程鸟瞰
一、克利东的心路历程
二、认知结构
第二节经验
一、知识始于经验
二、使经验可能的先决条件:意向性
三、构成经验的众因素
第三节理解
一、从经验到理解
二、戏剧性的刹那——洞察
三、洞察内含抽象作用
四、更高观点
五、反向洞察
第四节判断
一、询问的类型
二、理智的两重运作——理解与判断
三、判断的各重意义
四、判断命题的众模式
五、有关判断与真理的关联
第五节抉择
一、衡量问题
二、衡量
三、抉择
第六节思考
一、理智、理性、理解、思考等名称之澄清
二、“思考”所蕴含的“智的动力”
……
第四章科学哲学
第五章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
第六章实在及其原理——形上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七章经济问题的哲学探讨
第九章美学与艺术哲学
第十章向神圣接近——宗教哲学
第十一章中西哲学的现况与展望
术语索引
人名索引
书摘插图
第一章导论——哲学的重新定位
第一节哲学的定义与功能
无论在中国或西方,哲学都是具有非常久远传统的学问。中国传统上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有伟大的哲学家,有光辉的哲学传统,然而哲学并未立为专门的学科。哲理是与文学、历史、政治、个人修养等,融而治之。
相形之下,西方溯自古希腊开始,哲学的自主发展有其长远的传统。目前学界所用的“哲学”一词,是从希腊的philosophia一词翻泽过来的,其中philos是“爱”的意思,sophia则是“智慧”之意,所以“哲学”本来的意思是“爱好智慧”。也因此,当西方哲学最初由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等人在明末引进中国之时,由傅汛济(F.Furdato)口译、李之藻达辞的《名理探》一书,便将philosophia一词译为“爱知之学”,意即爱智之学也。①而当时最先也最完整地介绍各种西方学术的《西学凡》一书,也将哲学称为“理科”或“义理之学”,又音译之,为“斐禄所费亚”。②爱好智慧,假定了人本身并不拥有智慧,只是在追求智慧,成为智慧的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