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模式转型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张铭,王迅著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版次: 1页数: 350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70239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社会转型与现代化为考察背景,以苏州近郊的金光村为实证分析的个案对象,对苏南农村基层社区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特别是对其当前的治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与局限以及这一治理模式的未来改革创新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的分析,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与看法。本书指出,当下农村中广为推行的“基层民主”与“村民选举”既不是通向基层社区自治的最好道路,也与现行的权威主义治理模式相冲突;取而代之的应是逐步建立一种以多元化和平面互动为基础的,能与当下权威主义治理模式相衔接的“乡土精英治理模式”。
作者简介
张铭,1950年生于江苏苏州,1982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98~1999年在美国艾奥瓦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教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方政治哲学、西方政治文化、比较现代化与政治发展。出版有《现代化视野中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孟德斯鸠评传》、《政治学方法论》、《信念论政治与怀疑主义政治》等著作与译作。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关于研究样本的选取
三 研究方法、路径与框架
第二部分 观察者与居民眼中的杨村
一 地理环境
二 人口状况
三 经济发展概况
四 管理体制变迁
五 社区居民的融合问题
六 文化和宗教活动
第三部分 多元视角下对杨村发展模式的解读
一 市民社会与社区自治视角下的解读
(一)市民社会理论与社区自治
(二)杨村当下的社区自治
(三)杨村自治困境分析
(四)走出社区自治困境的思路
二 经济与现代产权视角下的解读
(一)村社经济合作制的提出
(二)产权理论与股份合作制中的产权明“析”化
(三)实践中的变异及其原因
(四)效果与展望
三 权威主义视角下的解读
(一)“后发国家”中的权威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权威主义与中国农村基层社区自治
(三)中国特色的治理发展方向
第四部分 杨村治理模式与中国社会转型特色道路探索
一 社会转型中农村基层社区治理模式选择的战略思考
二 乡土精英治理:当下农村基层社区治理的可能模式
三 中国特色道路的开辟需要新的新视野与角度
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一 杨村村史(1983-1999)
附录二 杨村:组织、制度与规约
附录三 访谈录
附录四 股份经济合作制资料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将百多年来无数国人所关心的国家现代化推向了历史的高潮。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激发出来的生产潜能一路高歌,有如奔腾咆哮的洪流将物质匮乏、商品短缺的年代快速冲离人们的视野。社会变化之快,一代人与另一代人在经验和感觉上差异之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具戏剧性。财富的发酵、欲望的膨胀、时尚的流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风貌的变化真是令人眼花缭乱。面对这些,我们不能不承认,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正把我们带进一个全新的时代。
中国经济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对外贸易的高额盈余、外汇储备的急剧上升、人民币的汇率不断上扬、一些发达国家出于不同的目的所齐声高呼的“中国威胁”,真令国人很难没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所有这些,在一代人之前简直都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作为过来人,不能不对改革开放由衷地加以认同和支持。
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并不都是积极的东西。社会快速转型所带来的问题和矛盾正在快速地积累,几十年来这个国家在无形中储备起来的资源正在接近枯竭,社会深层次的结构问题正一步步地逼近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稳定和秩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一句话,市场经济在我们目前的体制格局中的发展已经接近一种临界点。在这个关节上,如果我们不改革既有的发展思路,几十年的发展有可能不再会延续,我们很可能会难以成功应对行将到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