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凯视野中的中国近代农业

分类: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作者: 盛邦跃著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 217000版次: 1页数: 270印刷时间: 2008/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970294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卜凯(John Lossing Buck,1890-1975),美国,农业经济学博士。1920年起担任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学教授,并兼任农业经济系系主任。卜凯在20世纪20-30年代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他的《中国农家经济》和《中国土地利用》是这方面首创性的著作,奠定了其在世界农业经济史上的杰出地位。
本书在国内是第一本全面、系统研究卜凯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的专著。通过对卜凯调查及其成果的深入研究,展现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概况,揭示其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启示。
作者简介
盛邦跃,男,1959年1月出生,江苏省靖江市人,博士。现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学技术史、农业史。主要著作《中国古代名著导读》、《行政管理学》等,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
目录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农村社会调查”热潮与卜凯的农村调查
第一节 农村社会调查热潮中的不同派别
第二节 卜凯农村调查主要内容及其方法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所处历史发展阶段的讨论
第二节 对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基本特征的不同认识
第三节 “不平衡发展”规律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制度与租佃关系
第一节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卜凯提出的中国近代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第三节 卜凯对中国近代农村的租佃关系的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中国近代农村的土地利用
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农场经营的研究视角
第二节 卜凯对中国近代家庭农场经营状况的认识
第三节 中国近代农村劳动力状况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中国近代农作物生产与农业科技
第一节 农作物的品种、分布和产量
第二节 农作物的耕作制度
第三节 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中国近代的农产品贸易
第一节 农产品贸易的历史基础及近代进步
第二节 中国近代农产品贸易结构、分类及基础
第三节 农产品贸易中价格变动及其分析
第四节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运销成本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中国近代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
第二节 中国近代农业对于土地的改造
第三节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经验及教训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中国近代农村人口状况、劳动力转移及家庭生活
第一节 中国近代的农村人口问题
第二节 中国近代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第三节 农村家庭与农民生活
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 历史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农村社会调查”热潮与卜凯的农村调查
第一节农村社会调查热潮中的不同派别
参与当时农村调查的组织和人员,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人员构成看,可分为国内力量和国外力量;从调查目的来看,可分为为政治需要服务的和为学术研究服务的;从组织形式看,既有民间自发的,也有政府机构的及各党派参与的,既有学术研究机构,也有高等学府。在这次调查研究高潮中取得重要成果并具有较大影响的,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所进行的农村调查与成果,以晏阳初、梁漱溟为代表的农村改良派,以卜凯、费孝通为代表的学院派,以陈翰笙为代表的研究机构,以农村复兴委员会为代表的国家机关。此外还有日本“满铁”对中国农村的调查。这些调查与成果或在当时为解决农村问题做出有益的尝试,或为日后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下面重点介绍几个相关的调查及其成果。
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探索
作为“农民的儿子”,毛泽东对现代化启动后农村的“衰败”和农民的苦难有着真切的感受。从青年时代起,他就致力于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使他的探索获得了理论的指导。根据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毛泽东将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源归之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认为只有充分动员广大贫苦农民改变旧的统治秩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对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认识上,毛泽东形成了一些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独到思想。
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大批破产农民被转化为城市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人数最多、受压迫最深的阶级,因而,工人阶级是改造旧社会、重建新制度的阶级力量。而在中国,现代化是在外部力量侵入下启动的,传统社会的主要社会成员——农民作为一个阶级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而且所受苦难最深重,“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只有解决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制度革命才能成功,从而为现代化重建制度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