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第2版)

分类: 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作者: 钟士元主编
出 版 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457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594467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7章,内容包括:脊柱的应用解剖、脊柱生物力学、脊柱的病因病理、脊柱相关疾病的表现、检查与三步定位诊断法、治疗、预防、脊柱相关神经系统疾病、脊柱相关耳鼻喉科疾病、第脊柱相关妇科疾病、脊柱相关糖尿病症、脊柱相关消化系统疾病、小儿支气管哮喘、脊柱相关运动系统疾病、脊柱相关循环系统疾病、脊柱相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脊柱相关眼部病症。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钟士元,广州市市政医院康复科主任,中医骨科副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及广州医学院外聘教师。钟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工作34年,是一位同时能讲、能写、能做的医生。198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任全国脊诊整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推拿学会委员、广州医学会康复分会常委,澳洲《健康与家庭》杂志编委。从1984年起师从在国内首先提出“脊椎病因”理论,主编《脊椎病因治疗学》的魏征教授、龙层花教授,从事脊柱相关疾病及中医伤科治疗。1995年到美国参加“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发表论文《治疗足副舟骨损伤153例》并获“超人杯”奖,成为美国加州中医师联合总会奠基会员,同年到美国中医药学研究院学习整脊等技术。现被美国加州中医师联合总会聘任为学术顾问;被美国中医跌打伤科协会聘任为名誉顾问;被香港骨伤学会附设中医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被香港推拿理疗专业人员总会聘请为名誉顾问。
曾先后发表医学论文43篇。其中《骨盆旋移综合征》一文除国内刊物引用外,还被日本《MANIPULATION》杂志翻译后全文刊登(2005年5月20日)。
担任《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主编,该书从2003年8月出版至今已第5次印刷,阅读该书后,来自各地包括内蒙、新疆、甘肃、海南、江浙地区,以及港澳台、美国、加拿大、澳洲、英国、新加坡大批医生到笔者所在医院参观,进修学习。
担任《龙层花颈椎病防治》(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现代家庭保健技巧与禁忌》,《指压腧穴瘦身法》3本书的副主编。 是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普作家协会的科普作家,在《健康报》、《中国人口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及《家庭医生》、《大众医学》杂志等发表医学科普文章1200余篇。曾被《广州日报》喻为“广州的科普界较多产的作家”。
目录
第一章 脊柱的应用解剖
第一节 椎骨的解剖
一、椎骨基本结构
二、上颈椎结构特点
三、下颈椎结构特点
四、胸椎结构特点
五、腰椎结构特点
六、骶骨结构特点
七、尾骨结构特点
八、骨盆结构特点
第二节 脊柱的连接
第三节 有关肌肉
一、脊柱背侧深肌
二、颈背部肌肉
三、上肢肌肉
四、腰髋部后侧群肌肉
五、大腿肌肉
第四节 脊髓
第五节 椎动脉
一、颈段
二、椎骨段
三、枕段
四、颅内段
第六节 脊神经
一、颈丛
二、臂丛
三、肋间神经
四、腰丛
五、骶丛
第七节 交感神经
一、颈部交感神经
二、胸部交感神经
三、腰部交感神经
四、盆部交感神经
第二章 脊柱生物力学
第一节 脊柱生物力学模式
一、脊椎的功能单位
二、运动节的前部与后部
三、脊柱的稳定
四、脊柱的运动
第二节 脊柱生物力学改变与临床
一、静态的脊柱
二、动态的脊柱
三、颈椎病与脊柱力学改变
第三章 脊柱病的病因病理
第一节 病因
一、基础病因
二、外伤
三、发病诱因
四、椎关节错位
第二节 中医对脊柱病的认识
一、直接外力
二、间接外力
三、劳损
四、外邪侵袭
……
第四章 脊柱相关疾病的表现
第五章 检查与三步定位诊断法
第六章 治疗
第七章 预防
第八章 脊柱相关神经系统疾病
第九章 脊柱相关耳鼻喉科疾病
第十章 脊柱相关妇科疾病
第十一章 脊柱相关糖尿病症
第十二章 脊柱相关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 小儿支气管哮喘
第十四章 脊柱相关运动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 脊柱相关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脊柱相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十七章 脊柱相关眼部病症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脊柱的应用解剖
第一节椎骨的解剖
脊柱共有26个椎骨,即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1个,尾椎1个。
一、椎骨基本结构
除第1、2颈椎、骶骨及尾骨外,其余椎骨之解剖结构大同小异,均由椎体、椎弓、上下关节突、左右横突及棘突组成,每个椎体共有7个突起。
二、上颈椎结构特点
寰椎由前后弓及两侧块组成。前弓环绕在齿突之前,前有前弓结节,后有凹形关节面与齿突相关节,称寰齿关节。后弓由左、右2部分合成,但无棘突,仅留有后弓结节。枢椎为最大的颈椎,椎弓后有大而分叉的棘突及较厚大的椎板。枢椎体上方有柱状突起称“齿突”:齿突在5岁时与椎体融合,寰椎以此突作转动,故第2颈椎又名枢椎。齿突与枢椎融合障碍者可形成独立的齿突骨,这与齿突发育不良或齿突缺如都较易发生脱位;齿突基部较细者,受外力时也易产生基部骨折。枢椎上关节突关节面呈椭圆形,向外下后倾斜,有得于寰枢关节旋转运动。枢椎棘突分叉大而长,当枢椎旋转移位时,枢椎棘突随之偏歪,故临床上常用触诊该棘突以了解枢椎位置是否正常。颈3棘突常在其遮盖之下。在触诊时不容易触摸到,因此改用双手拇指触摸颈3两侧的关节突变化,从关节突是否对称,有无隆起等来判断颈椎是旋转或是侧弯、侧摆移位。颈2椎板厚而宽,但椎弓根却相对较小,易发生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