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分类: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宋)佚名著
出 版 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34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4094004包装: 平装目录
三千经
千字文
附:闺训千字文
百家姓
附录:
弟子规
小儿语
名贤集
改良女儿经
书摘插图
三字经
(宋)王应麟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性:指人的天性,简称“人性”。本善:本质上是善良的。然而孟子认为:“性无善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性可以为善,可以为未善”。性:此处指气质。朱熹《论语集注阳货》:“所谓性,兼气质而言。气质之性,固有美恶之不同。”程子说:“此言气质之性,非性之本。” 习:意思是模仿、学习。朱熹认为:“学习于善则善,学习于恶则恶。”小孩子模仿性特别强,朱熹的看法是对的。相远:意为相隔十分远。《论语阳货第十七》:“性相近,习相远。”
【释义】
人在降生的时候,先天的生性就其本质上而言是善良的。人的善性原本十分近似,只是由于受到后天外界的习染影响而导致发展成为各不相同的习性,使这种先天气质间相互的差异变得很大。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苟:即苟且,不严肃。陈亮《上孝宗皇帝》:“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另作连词用,意思是如果,假设。《商君书.更法》:“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释义】
如果不进行教育,那么孩子先天善良的本性就会向恶劣的方面转移。教育孩子是使他们懂得的道理,要使孩子懂得做人最可贵的是专心致志。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传说战国时的学者、哲学家、思想家孟轲的母亲为选择邻居曾三次搬家。孟家最初住在一个坟地旁,孟轲就学着做丧事;其后与一个屠夫做邻居,孟轲则忙着摹仿杀牛宰羊;最后迁到一所私塾旁,孟轲便跟着那些儒者学习应对进退的礼节。孟母见此很高兴,于是定居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