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探论(修订)

分类: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陈进波,马永强著
出 版 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5-1字数: 279000版次: 1页数: 350印刷时间: 2002/09/01开本: 大32开印次: 3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1101172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我们这本《报告文学探论》,几经修改补充,终算脱稿了。我们没有感到轻松、愉快,反觉有些不安。因为“丑媳妇怕见公婆”。这本书究竟能否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能否对我国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裨益?能否对我国报告文学的发展、繁荣起到一点促进作用?能否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示?这只有让读者去检验、评判了。
报告文学是一种发展很快、变化较大的文体,它在文学园地中虽然已是蔚为大国,但仍处在不停地发展变化中。对它的研究,关于它的理论,同创作的实绩相比,还处于相对的滞后状态。无论是在创作界,还是在学术界,对报告文学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分岐,有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多年,取得了一致的看法,有的问题尚未定论。这种状况,为我们的研讨提供了条件,也增加了难度。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学习、参阅了许多专家、学者、作家的著述,吸收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创作经验,也融进了我们自已的体会。本书的出版,是建立在许多人的劳动创造的基础之上的。在此,我们向所有引用了他们的观点、作品、资料的专家、学者、作家,向所有给予过我们帮助和启发的朋友和同仁,深表诚挚的谢意。
目录
序
第一章欧美报告文学的产生及发展概述
第一节关于报告文学产生的不同见解
第二节欧洲报告文学的产生
第三节欧美报告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欧美报告文学的新收获
第五节基希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 中国报告文学的产生及发展概述
第一节茁壮幼芽渐成林——中国报告文学的萌牙及成长
第二节奏出时代主旋律——1937年至1949年的报告文学
第三节风雨兼程三十年——1949年至1978年的报告文学
第四节繁花盛开满园春——1979年至1989年的报告文学
第五节在水一方真写照——台湾报告文学述略
第三章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报告文学的性质
第二节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第三节报告文学的艺术性
第四节报告文学的评论性
第五节报告文学的独立品格
第四章报告文学的写作(上)
第一节报告文学作者的素质
第二节报告文学的采访
第三节报告文学的题材
第五章报告文学的写作(下)
第一节报告文学的构思
第二节报告文学的想象
第三节报告文学的结构
第四节报告文学的艺术表现
第六章报告文学作家选评
第一节艺术就是一种勇气——陈祖芬报告文学散论
第二节“我的病”——贾鲁生报告文学散论
第三节在生活的底层蔓延根须——王宗仁报告文学散论
第七章报告文学作品选析
第一节人类生存的备忘录——评钱钢的《唐山大地震》
第二节觉醒的土地和它的主人——评李廷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
第三节沉默与觉醒:民族灵魂的深刻透视——评杨牧的《天狼星下》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欧美报告文学的产生及发展概述
第一节关于报告文学产生的不同见解
就世界范围来说,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究竟产生于何时?它是怎样产生的?对这个问题已讨论了很久,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了深入的发展,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我们认为,不必匆忙作出结论,应当继续研究下去,寻找科学的、符合历史实际的结果。在已公开发表的观点中,最大的分歧有以下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报告文学“自古有之”;一种认为报告文学是“近代社会的产物”。而在这两种观点中,各个论者还有一些具体差别。下边我们就把这两种观点分别加以介绍,并且谈谈自己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
一、认为报告文学在我国“古已有之”
持这种观点的可以以我国著名作家刘白羽为代表。他在1958年出版的《文学杂记》(北京出版社出版)中这样写道:“只要我们考察一下我们的文学传统,就可发现,早已有这样一种体裁流传下来。……比如《史记》,……我们只要举出大家容易了解的《项羽本纪》,我们就可以看到司马迁是怎样创造了把高度的艺术描写和深刻的评论结合起来的特写文学。”这里所说的“特写”,沿用了前苏联的说法,是由俄语“OqepK”翻译过来的,和我们现在统称的报告文学这种文体是相同或相近的。
1959年,刘白羽又重申了这一观点,他说:报告文学“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