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哲学思想研究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吴全兰 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1字数:版次: 1页数: 280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6267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刘向不仅是一个经学家、目录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家。他对天道与人道,对历史、社会政治以及人生问题的思考富于哲学智慧,有不少真知灼见,而且,刘向还是汉代哲学史上一个重要人物,对古文经学的兴起、讖纬之学的形成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刘向的哲学思想,挖掘它的智慧资源,给今人和后人以启发和借鉴,是一件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本书论述了刘向的时代、生平与著述、哲学思想、天人观与哲学思想、民本论与政治哲学,富民论与经济哲学、人性论与道德哲学以及刘向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等。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刘向的时代、生平与著述
一 由宣帝中兴走向哀、平衰亡的过渡时期
二 刘向生平与学行考论
三 刘向著述考辨
四 刘向研究状况
第二章 刘向哲学思想的形成
一 西汉中期以后的官方哲学与意识形态
二 刘向的家学渊源与学术生涯
三 儒家、道家、阴阳家和法家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刘向的天人观与哲学思想
一 万物一体的本体论
二 “妖不胜德”的人文观
三 “世异则事变”的变化观
四 兴亡有道的历史观
五 十家九流出于“王官”的“相灭亦相生”的学术史观
六 阴阳五行学说:谶纬之学形成的重要环节
第四章 刘向的民本论与政治哲学
一 天命信仰与以人为贵: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 秩序与和谐:政治的理想境界
三 君德与至公:实现政治理想的前提
四 德教与无为:实现政治理想的策略
五 人格平等、参政意识、议政自由:民主思想的萌芽
第五章 刘向的富民论与经济哲学
一 “务富其民”的富民思想
二 “无夺农时”的重农思想
三 崇俭抑奢的消费观
第六章 刘向的人性论与道德哲学
一 人性:“性不独善,情不独恶”
二 以道德观念提升人性
三 以人伦关系完善人性
四 以礼乐教化美化人性
五 劝善诛恶的赏罚论
六 重义轻生的气节观
第七章 刘向的祸福论与生存哲学
一 祸福论与避祸倾向
二 “敬慎”的修身原则
三 “隐逸”的避祸方式
第八章 刘向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
一 刘向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 刘向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 刘向哲学思想的形成
刘向的哲学思想以儒学为主,融儒、道、法、阴阳家等各家思想于一炉,对会政治人生有不少真知灼见。而刘向哲学思想的形成,又和西汉中期以后官方哲学与意识形态、他的家学渊源、他的学术生涯以及他对各家各派学说的兼收并蓄有密切的关系。
一 西汉中期以后的官方哲学与意识形态
儒学在汉代经历了一个由在野之学到官方之学、由一般学说到统治思想的演变过程,其独尊地位是在适应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之后逐步确立下来的。
战国时期,诸侯征战,社会动乱,但儒学的流传与发展并未中断,影响也在逐渐增强。秦始皇统一中国,尊崇法家学说,实行残暴统治,梵书坑儒,使儒学遭到空前劫难。继秦而起的汉高祖刘邦对儒学也十分厌恶和轻蔑,后来经过叔孙通定朝仪、陆贾等儒生的不断进言和呼吁,儒学在强化宗法制度、巩固专制政权、维护皇家尊严等方面日益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和作用,其强烈的入世精神和对天下国家的负责态度,也逐渐引起汉朝最高统治者的注意和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