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研究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领袖著作 ,
作者: 王彩玲 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1字数:版次: 1页数: 29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5885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新的题目,却写出了崭新的文章。文章从中国近代以来的整个历史走向来分析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变化脉络;紧密与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来论证扬弃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问题,使论文有较高的立意,较宏大的背景,较厚重的历史感,该论文不只是一篇书斋中的文章,而忧国忧民的“经世致用”之言,具有现实意义。 ——夏伟东
《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研究》对毛泽东诸多伦理思想都有独到的研究,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文中对于从启蒙伦理思想向马克思主义思想转变的论述是成功的,应该看到这是研究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一个难点,论文富有说服力地阐释了两者的内在关系和转变的内在必然性,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在实性。
——龚群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在详细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展示了毛泽东早年伦理思想发展历程,充分挖掘了毛泽东早年伦理思想中许多几近湮没的宝贵思想遗产。此项颇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至少在三个方面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是更全面的理解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勋,二是深化对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三是助于深入批判封建道德的旧观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程立显
《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研究》对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中积极的启蒙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尤其是对青年毛泽东主张的“精神个人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伦理精神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本文与一般研究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论著相比的一个明显的优点,其中不乏其作者的新见解。
——宋惠昌
内容简介
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核心,是对中国现代化路径进行思考与抉择,以建立符号人民利益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伦理秩序。他通过“人”之为人的哲学反思,对理想的人性和合理的生活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精神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伦理原则,确立了人民主体价值观,表达了人民利益至上的社会伦理意见。为了实现伦理秩序的重建,毛泽东举起新文化运动的大旗,力图通过启蒙运动来改造中国的思想,完成伦理的革命,使人民过上合乎人性的美好生活,真正担当起历史创造者的责任,成为解放自己解放中国的主动力量。但是,现实的政治斗争使毛泽东意识到,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文件批判,启蒙本身难以承担起建构一种与之相匹配的政治经济伦理秩序的任务。艰辛的精神探索中,毛泽东确定,中国的问题在于生产关系的革命的洪流中,开始新的思想证程。在这个征程里,无产阶级首先观得以萌芽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道德传统之一。
作者简介
王彩玲,女,1973年出生,湖南常德市澧县人。先后获得湘潭大学法学学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和伦理学研究,先后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现代哲学》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导论研究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一节不可忘却的启蒙
第二节现代伦理与公民教育
第三节精神生活的深度展开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危机
第一节失序的社会
一双重经济格局
二中央政权的旁落与军阀割据
三传统文化整合社会力量的丧失
第二节社会伦理与一般道德状况
一演变中的伦理关系
二国民道德状况
第三节未完成的启蒙
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
二封建主义的余响
第二章自我观念的演变
第一节“我”的自觉:从无我论到唯我论
一无我论
二唯我论
三对“我”的社会性的初步认识
第二节“我”为目的:身心并完,实现自我
一“人莫不以自存为鹄”
二大同者,吾人之鹄
三青年毛泽东的自我实现说的实质
第三节人格理想:内圣外王
一内圣之道:探求大本大源
二外王之学:经世致用,以成事功
第四节人我关系:精神个人主义与现实主义
一精神个人主义
二现实主义
第三章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节“心之力”与圣贤创世
一圣贤创世
二心之力
第二节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一民众与强权者
二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第三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一人民群众的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二人民责任
第四章启蒙理想
第一节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意志自由
二政治自由
三恋爱自由
四经济自由的缺乏
……
第五章培育新民
第六章启蒙与政治的紧张
第七章社会伦理秩序的重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目录
书摘插图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危机
鸦片战争的炮火摧毁了古老的天朝大国的梦想,中国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尽管仁人志士为挽救饱受煎熬的中华民族的命运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毫无疑问,他们的努力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剧命运。到晚清民初,也就是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近代中国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这种危机是全方位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激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空前严重的问题更让救国救民成为19世纪中叶以来的时代精神。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是在这种时代精神的感召逐渐成长的。
第一节失序的社会
清末民初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这种动荡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官乱于上,民变于下,也不仅仅是民族矛盾的激化和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争夺,而且还是整个社会从内到外的乱象环生与秩序不再。这是一个过渡的时代,旧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制度已经悄然发生并成长起来。社会上新与旧、古与今、中与外等种种矛盾犬牙交错,引起社会的分化和动荡。但过渡时代只是一个稳定时代的前奏,在这种无序中,自由平等、民主共和以及重建秩序却代表着当时的前进方向,成为无序社会里依稀可辨的发展线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