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的限度:美国经验主义美学研究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美学,
作者: 章辉 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1字数: 190000版次: 1页数: 242印刷时间: 2005/01/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045069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中国美学界,古希腊罗马美学作为西方古代美学的开端,德国古典美学作为西方古代美学的终结得到了深入研究,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作为其中介却被忽视,但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思维方式和学科方法却被20世纪西方美学继承下来,对当代中国美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以问题为纲,从美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入手切入对象,站在当代人文逻辑的立场审视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研究视阈及其阐释限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基本精神就得以呈现。如何面对古典学术,如何既不勉强古人又要在视阈融合中让古典学术焕发新的生命,本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作者简介
章辉,男,1974年生,湖北武汉人,1995年、1998年、2002年先后获史学学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进入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获哲学博士后资格证书。研究领域:西方美学,美学原理和文化批评。出版专著一部,在《文学评论》、《文学评论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中国哲学年鉴》、《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0余篇。
目录
序
序二
第一章经验主义美学导论
一 “经验主义”与“经验主义美学”
二美学的方法:经验与思辨
三经验主义美学的认识论根源
第二章经验主义美学研究的基本理路
一自然科学方法论
二美的本质研究的主体性思路
1 美是“观念”或“情感”——美的本质
2 “美是一种善”——美与善
三美学研究的形式化取向
1 美与比例
2 “蛇线形”最美
四美学范畴研究的心理学视阈
1 “内在感官”——审美直觉
2 美来自“想像的快感”——审美想像
3 “趣味无争辩吗?”——鉴赏力
4 “美由同情原则发生”——同情
5 涉及“自我保持的情感”——崇高
6诗学理论
第三章经验主义美学与大陆理性主义美学的比较研究
一理性主义哲学观
二审美想像的缺席
三虚无主义文艺观
四感性审美的边缘化
第四章经验主义美学的接受研究
一经验主义美学与德国古典美学
二经验主义美学与20世纪西方美学
三经验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美学建设
1 经验主义美学文献的翻译
2 经验主义美学的研究及其不足
3 经验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美学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经验主义美学导论
一 “经验主义”与“经验主义美学”
……
本书研究的对象是“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指的是16-18世纪英国的主流美学学派。上文已经谈到,美学不外是思辨的和经验的两种形态,而且经验主义方法在20世纪西方再度兴盛,但为何仍然要把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予以研究呢?原因之一是,经验主义美学是经验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经验主义哲学既然因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成为西方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哲学流派,那么经验主义美学一定因其哲学基础而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整体。事实上,虽然经验方法在此前的西方美学中已经有所发微,但经验美学仍然因其自身的特征而成为一个承前启后的美学派别。把这样一个派别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应该是有意义的。原因之二是,长期以来,我国美学界把视野局限在古希腊罗马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上,对经验美学予以冷漠和忽视。这看似对于非经典的对象的忽略,深层的意识是对美学的经验方法的藐视。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思辨方法由于与中国古典美学关注的问题有了某种相似,从而使思辨美学对于中国学人更有亲和性。这种研究态度导致了中国当代美学的抽象化,美学研究者们津津乐道于美的本质,对感性的生活本身的美视而不见,致使美学对现实生活失语,造成了理论的某种滞后性的弊端。而一种理论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活的源头,那么它被生活所抛弃也是必然的,这也就是实践美学为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的原因。因此,研究经验美学,重视美学研究的经验方法和现实形态,对于我国美学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具有纠偏作用。第三,最重要的也是本书力求探讨的问题,是经验美学的基本精神以及对我国美学建设的意义问题。经验美学的主要方法是经验形态的主客二分的自然主义方法,这种方法在20世纪西方再度兴盛,对我国美学建设极大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