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李娓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1字数:版次: 1页数: 416印刷时间: 2007/03/01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6105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人都追求幸福,然而幸福是什么?是金钱吗?有钱可使鬼推磨,却买不来心灵的安宁;是权利吗?有权可以为所欲为,却活得提心吊胆;是亲情吗?亲人在世时哭笑怒骂,亲人离去时,得到的又是更深重的痛苦。 人类社会就是一个苦与乐交织并存的世界,而且“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乐永远是短暂的,苦永远是漫长的。人要离苦得乐,永远幸福,只有一条路:提高境界,提升层次,天人合一。境界越高,幸福感越强,乐得也就越长久。提升层次的途径很多,《易经》是其一。《易经》是古人找到并留给后人的一部登天的梯子。拾级而上,沿途风光绝非下界可比。上到峰顶,必使你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作者简介
李娓,女,陕西华阴人,1952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99年任西安文理学院教授,高教研究室研究员等。主要从事古代汉语、高等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古体诗歌艺术研究》、《关中方言与普通话》、《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陕西方言分析》等7部。发表论文《从中国民间众神看人神关系》、《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当代易经研究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等40余篇。出席国际《易经》大会6次,交流论文13篇。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研奖5项。
目录
前言
引论
一 《易经》热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 当代《易经》热及其成因
二 学习《易经》的意义
(一) 学习《易经》是在学习中国古代的高科技,也是在学习当今高科技的基本原理
(二) 学习《易经》就是在更新观念,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 学习《易经》就是在磨炼心性,学习做人
三 学习《易经》的方法
(一) 登堂入室
(二) 实践《易经》的精神
(三) 以《易经》的精神学习《易经》
(四) 占卜并非学习《易经》的唯一法门
上篇 《易经》简介
一 《易经》的性质
(一) 易
(二) 三易
(三) 《易经》之起源
(四) 《易经》的性质
二 《易经》的基本符号与相同象
(一) 无极、太极
(二) 两仪
(三) 四象
(四) 八卦
(五) 六十四卦
三 《易经》的常用术语及其结构
(一) 《易经》的常用术语
(二) 《易经》的结构
四 六十四卦经解举隅
(一) 乾——伟大的天,为君的道
(二) 坤——地的包容,为臣的道
(三) 屯——萌芽,充满,生的艰难
(四) 蒙——蒙昧,启蒙,教育
(五) 需——踌躇,期待
(六) 讼——争论,诉讼
(七) 师——军队,战争
(八) 比——相亲,依附
(九) 小畜——小的蓄积,小的阻碍
(十) 履——践履,履行
(十一) 泰——亨通,安泰
五 《易经》预测及其原理
(一) 起卦法及其原理
(二) 断卦法及其原理
结语 善为者不占
下篇 人类的根
一 《易经》与传统文化
(一) 三易首卦戒定慧太极无极
(二) 《易经》与儒释道
二 《易经》、传统与社会
(一) 《易经》与人类社会
(二) 中国特色简议
三 《易经》、传统与现代科技
(一) 《易经》是科学,不是迷信
(二) 不可自小门户
四 《易经》、传统与修齐治平
(一) 传统的修身治国之道及其现实意义
(二) 圣贤理想境界的共同特征
(三) 圣贤理想境界的实现途径及其现实意义
(四) 古代为官治世之道
五 《易经》、传统与教育
(一) 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 现代道德教育的根本
(三) 大学的精魂
(四) 天圆地方与大学教育
(五) 君子不器——当代大学育人目标浅析
(六) 大学育人之我见
六 《易经》、传统与人生
(一) 中国人的智慧
(二) 人生的成功之道
(三) 幸福是一种和谐
七 《易经》、传统与语言文字
(一) 神奇的汉字
(二) 释“耳顺”
八 《易经》、传统与文学艺术
(一) 诗、易同趣——多义与超越
(二) 人心诗心天心
(三) 文学美与道
九 《易经》、传统与医学
(一) 天道即心道
(二) 治本即治心
结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附录 《易经》经传原文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一《易经》热与中国传统文化
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被一股脑儿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然而数千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论被奉若经典神明,还是被当做垃圾四旧,都时时刻刻忠诚地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奉献着它的光和热。
历史走进了21世纪,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迎来了它的“柳暗花明”,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如久别逢故友一般欢呼着,跳跃着,去拥抱它。
然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易经》为什么在此时风靡世界?传统文化与《易经》的关系如何?当今风行世界的《易经》热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与当今的现代化又是什么关系?凡此种种,都很值得深究。
(一)《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高校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归为三点:①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②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③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 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天人之中,人是重点,人要去认识天道,实践天道,参与天道其中,最终实现天人合一。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本出自《易传》的两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为什么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为天道刚健有为,地道宽容柔顺,君子只不过是在法天则地而已。
至于中庸尚和,它本来就是上天的品质之一。中就是不偏不倚,就是和,就是适可而止。《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不就是不偏不倚的中道吗?昼夜的交替,寒暑的变化,草木的枯荣,都是上天中和品质的体现。
因此,就其实质与其追求的最高标准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而不是三。这个一,便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之中,包含着与人为本,包含着自强不息,包含着厚德载物,包含着中庸尚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