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与绝对的抗衡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杨玲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78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6265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法家按地域可分为齐法家和晋法家两支。齐法家的代表著作是《管子》,晋法家的代表著作是《商君书》和《韩非子》。虽都为法家,但其取舍却大异其趣。《管子》和《商君书》、《韩非子》有作为法家的共同之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因而有比较研究的可能和必要,本书在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齐、晋法家做了细致、周详、穿入的比较研究,既注意它们在宏观方法的不同,也不放过细微之处,力求通过比较甄别先秦地家思想的精华与糟粕。
作者简介
杨玲,1971年9月出生,河南洛阳人。
1988年至1992年就读于中几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至1997年就读于兰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至2005就读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获文学博士。
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人员,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在《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甘肃社会科学》、《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甘肃高师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个别读《人大复印资料》、《兰州晚报》发表书评、新闻、散文近十篇。
目录
第一章先秦法家思想比较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第二章齐文化和晋文化比较
第一节齐文化的特点
一 注重商业
二 尚利重功
三 崇尚法度
四 讲求民本
五 活泼、乐观的民风
第二节晋文化的特点
一 “无亲”
二 尚利重功
三 崇尚法度
四 轻视礼义
五 凝重、忧郁的民风
第三节齐文化与晋文化成因分析
第三章管仲、商鞅、韩非之比较
第一节管仲、商鞅、韩非的身世、经历及性格比较
一 出身和早年经历
二性格特点
三 影响管仲、商鞅、韩非人生的关键人物
第二节管仲、商鞅、韩非的出身、经历、性格对其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齐、晋法家经济思想比较
第一节重农是齐、晋法家共同的经济观念
第二节晋法家的“抑工商”与齐法家的“兴工商”
第三节经济思想对政治理念的影响
第五章齐、晋法家民众观比较
第六章齐、晋法家人口思想比较
第七章齐、晋法家立法原则比较
第一节法由君立
第二节“法出于道”与“因道全法”
第三节法要因人情而立
第四节法要量民力而立
第五节法要应时而立
第六节立法要明确
第八章齐、晋法家刑赏思想比较
第一节齐、晋法家刑赏思想之同
一 贵必贵诚
二无刑无讼
三 慎刑慎赏
第二节齐、晋法家刑赏思想之异
一 对刑赏效用认识不同
二 重刑与刑当
三 齐法家的阴阳刑德思想
第九章齐、晋法家法律与道德关系比较
第一节晋法家对儒家德治的反驳
第二节晋法家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认识
……
第十章齐、晋法家势论比较
第十一章齐、晋法家术论比较
第十二章齐、晋法家文化专制比较
结论
和谐适中公平——《管子》“中和”的治国思想
从《商君书》的“壹”到《韩非子》的“道”——晋法家对绝对君主专制的追求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先秦法家思想比较研究的
可行性与必要性
以往说到法家,学者们以战国中期为界线,将其分为前期法家和后期法家。前期法家又按思想主张分为法、术、势三派,商鞅主法,申不害主术,慎到主势,韩非是集大成者,属于后期法家。这一分法虽然不无合理性,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那就是不能完全涵盖法家诸子及其著作。如前期法家的重要人物李悝被排除在外,《管子》作为法家代表性著作也被遗漏。
《管子》在先秦诸子中的学派归属尽管有争议,但自《汉书艺文志》以下都将其列入法家。早在战国,韩非就说:“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明代赵用贤、葛鼎不约而同把《管子》和《韩非子》合并刻成.《管韩合刻》,分别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刊行①,说明他们看到《管子》和《韩非子》的相似、相通之处。而从《管子》一书来看,其哲学思想虽然以道家为主体,但其政治思想则以法家为主体。而先秦诸子学说,从根本上看,均立志于用世,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揭示其真谛。而且,视法为重要治国途径、以国富兵强为政治目标,这些法家的特点在《管子》中一一具备。所以,张岱年说:“《管子》书虽然内容较杂,但是还有主导的思想,这主导的思想是法家思想。”因此,归《管子》入法家顺理成章,无牵强之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