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术独尊,并非历史的必然。有时候,决定历史命运的恰恰就在于它的偶然性,或者某些人的一念之差。 儒学如今是显学,从学界到民间,从儒学论争到读经运动,似乎都彰显了新世纪儒学的“复兴”
汉武帝 儒术独尊,并非历史的必然。有时候,决定历史命运的恰恰就在于它的偶然性,或者某些人的一念之差。 儒学如今是显学,从学界到民间,从儒学论争到读经运动,似乎都彰显了新世纪儒学的“复兴”。不管是把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制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实行的专制政策,这一政策是由董仲舒提出的,被汉武帝采纳而施行。从此,儒学取得了唯我独尊的地位,并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继承皇位,他开疆拓土,建立了不朽功勋,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后人将他统治的这段时期称为“汉武雄风”。汉武帝为了巩固君主****统治,加强学术思想
也是董仲舒为了迎合统治阶级,宣扬皇权天授,加强统治。从此儒家非孔家之言。统一了思想,也有了汉族这一称谓 因为儒家强调仁爱: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导家庭价值。为“家天下”也就是
历史题目简要谈谈你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看法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战国阴阳五行家邹衍认为,历史中的朝代更替是由于五德运行产生的影响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
汉武帝为什么要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速度董仲舒(公元前179一前104年),西汉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广川镇)人。青年时以“三年不窥园”的苦读精神,研究春秋公羊学,成为一代儒学大师,号称
七国之乱很快地被平定了。天下又恢复平稳安定局面。汉景帝依旧推行减赋税、轻徭役的安民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国家出现一派富裕景象。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春,景帝病逝,享年47岁,在位16年。 景帝死
1926年“三•二0”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国民党召开了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著名的“整理党务案”,开始严格限制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地位与权力。但是,“三•二0”事件,或者“整理党务案”,一年后是否注定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