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解中国92系列手枪(2)
加装激光照准器的92式5.8毫米手枪
92式手枪推出没多久,就有一位侨居加拿大的华人枪械爱好者在国内杂志撰文指出:“国外的枪械爱好者对中国制造枪支的能力印象已经颇为深刻,对国枪的可靠性毫无意见。可是,国外用户对中国长期仿制其他国家的产品相当不满。因为通过一些渠道,这些枪支爱好者也了解到中国有自己开发自用的产品”,“因此,加拿大的枪械爱好者非常不满。他们经常会问我,为什么中国老是把仿制的枪械卖给他们?为什么有自己的产品不出口?是不是歧视糊弄他们?这些问题,经常使得我们这些竭力宣传国枪的中国人哑口无言。”为此这位华人枪械爱好者大声疾呼:中国应将自行设计生产出的一些精品枪支,如92式手枪推向国际市场。如今,92式手枪在国际市场上销路很好。甚至有消息称,它已在2006年选入世界十大名手枪之列。
可喜的是,自2004年末起,我国的军工科研人员开始研制多种92式手枪的外贸枪。2006年5月,又推出了一款92式9毫米手枪的外销型,这就是NP42型9毫米手枪。同我国的其他型号的外销型手枪一样,名称中的“N”代表的是北方公司(North),P代表的是手枪(Pist01),42则是编号。
NP42型手枪在设计上完全按照美军标准研制,这在国内枪械研制史上还是第一次。与原92式9毫米手枪比较,NP42型手枪的改进要点是提高精度、可靠性和寿命。在精度上,NP42比92式提高了近20%。可靠性上,要求故障率由原来的0.2%以下减小到0.12%以下,这一点与美国的M11手枪相同。寿命上,枪械寿命要由原来的3000发弹提高到10000发弹。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NP42型手枪在结构上做出了以下改进:将击针保险由击针阻隔式改为保险轴阻挡式,即将击针与保险轴受剪切力改进为保险轴单独受压缩力;击针尾部改成小平面,使其与击针保险更好地配合;加大了抛壳窗外形尺寸,使抛壳路线更加科学、合理;增加了枪机总行程,减小了后坐力;击锤增加了让位槽。这些改进都让NP42手枪的可靠性大大增加,同时提高了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枪的精度和威力,NP42又发展出了长枪管型。满足了不同地区的差异化要求,拓宽了外贸市场。
如前所述,92式手枪采用的是双排双进弹匣。但在国际上,手枪更流行双排单进弹匣。为此NP42发展出了15发和10发的双排双进弹匣、双排单进弹匣共四种弹匣,以满足外军不同战术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四种弹匣不但在NP42型9毫米手枪上可以互换使用,而且也适用于92式手枪。这意味着白92式手枪研制起就困扰着研制人员的双排单进弹匣供弹问题已得到了圆满解决。
另外,在外型上,NP42型手枪还做了改进。在套筒前方增加了手拉防滑槽,使全枪外形更加协调,使用更加便捷,人机工效性更好。针对国外使用者身材高大的特点,特别将瞄准机构加高了2毫米。
NP42型手枪全枪长190/200毫米(前为标准型,后为加长型,下同),全枪重760/774克,枪管长111/121毫米,弹容15发/10发(双排单进和双排双进)。
早在新型手枪论证时,就有了研制5.8毫米手枪的意见。理由是:采用小口径、小质量、高初速弹头提高杀伤威力是现代单兵武器的一种发展趋势,在近距离内小口径、小质量、高初速、大长径比的钢心弹进入人体后易失去稳定性,产生偏航和翻滚造成较大空腔,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并且淬火钢心还具有良好的穿甲性能。另外,由于小口径枪弹质量和体积小,可增加携弹量、减轻士兵负荷,提高作战效能。当时使用5.8毫米口径的95式枪族中已经有了步枪和机枪,使用与95式枪族口径一致的手枪弹,就可以研制出使用这种手枪弹的手枪、冲锋枪和微声枪。这与苏联研制的小口径PSM手枪采用5.45毫米有相似之处。
经过论证后发现,采用9毫米作为新手枪口径的意见和采用5.8毫米作为手枪的意见均有充分理由。为此,论证部门作出了一个折中的决定:两种手枪同时上马。最初的设想是9毫米手枪装备营(含营)以下军官;5.8毫米手枪装备团(含团)以上军官。 既然是与92式9毫米手枪同系列的手枪,研制方自然想到为了简 化工 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和便于大量生产及加快研制进度,两种口径手枪采用同一种结构方案。但这种想法并没有获得更多的支持。于是,与92式9毫米手枪相比,5.8毫米手枪就成了一种口径和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外型最终也有所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说,5.8毫米手枪可称得上是一种完全新型的手枪。
研制一种完全新型的手枪要做的首项工作自然是内部结构论证。为此,与92式9毫米手枪类似,5.8毫米手枪也提出了多种方案,在加工试制和专家评审后,决定采用枪管固定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式闭锁,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双排双进弹匣,铝合金底把和u型塑料护板,复进簧置于枪管下方的设计方案。
起初,研制人员按照确定的战术技术指标,将5.8毫米手枪的全枪长设计为190毫米。但在设计方案评审时,专家和军队使用者感到作为装备团以上军官的自卫手枪,这个方案体积太大,建议缩短全枪长度。
我们知道,缩短全枪长的最简易的措施是缩短枪管长。而枪管越长,枪的威力和精度就越好。因此研制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论证缩短枪管后是否会造成枪支总体性能的下降。于是1995年3月,研制人员于枪弹厂做试验,将弹道枪枪管由110毫米减小到90毫米。试验结果表明,弹的精度和威力与110毫米长的枪管基本相当。根据这一结果,研制方开始进行短枪管型手枪的设计。设计出的方案全枪长170毫米。从那时起到1996年2月,短枪管型手枪做了两轮设计、试制和试验。结果均未达到理想效果。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射击时震手,即后坐冲量太大,以及枪口火焰和噪声大。于是1996年3月,研制人员只好又回到原技术战术指标进行长枪管方案设计。重新设计方案样枪后,解决了抽壳、供弹等技术难题。但射击时震手现象仍比较严重。
这时,上级主管部门已经对5.8毫米手枪的研制有些失去了耐心,提出将5.8毫米手枪下马。但5.8毫米手枪的成败实际上关主要是塑料握把和握把中的弹性支架,当然还有部分内部结构。具体方法为,将92式9毫米手枪的枪管回转短后坐式自动方式变为枪管回转但不后坐,弹壳的后坐能量通过套筒螺旋槽斜面作用于枪管的菱形导引凸笋,使枪管自动开锁。这使很大一部分后坐能量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损耗,达到减震的目的。不过采用这种结构后,5.8毫米手枪的自动方式就由原来自由式自动方式变成了半自由式自动方式。再加上弹性支架和塑料握把的减震作用,5.8毫米手枪的射击震手现象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试验结果表明,5.8毫米手枪的减震和止跳效果甚至比92式9毫米手枪还要好。
2001年,5.8毫米手枪正式设计定型,被命名为“QSZ92式5.8毫米手枪”,简称为92式5.8毫米手枪。[ Next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