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中的北欧铁翼——瑞典萨伯公司研制的喷气战机——Saab-21(18)
的生产许可证,开始生产瑞典版的“埃汶”200——RM6B,该发动机换用公司自己研制的“65
型”加力燃烧室,由于瑞典的气候寒冷,所以通常要对引进的发动机的燃烧室进行必要的改装,以免发动机水土不服。改装后的发动机净推力为 4.8 吨,加力推力可达 6.8
吨。

“龙”的三视图,注意其机腹的导弹挂架比较奇特
1955 年 10 月 25 日,萨伯 35 的原型机首飞成功,当时原型机使用的是英国“埃汶”200 发动机(Avon
Mk.21,该发动机的瑞典型号为 RM5A)。在随后的试飞中最大速度达到设计要求的 1.4 马赫。同时代的法国“幻影Ⅲ”型战斗机的原型机首飞比萨伯 35
晚了一年,但在 1957 年 1 月的试飞中达到 1.5 马赫,而且在 1958 年 10 月 24 日,“幻影Ⅲ”A 型在试飞中于 12,500 米高度达到
2.0 马赫的最大速度,“龙”达到这样的速度是 1960 年以后的事了。不过对于“龙”式来说这样比不太公平,因为“幻影Ⅲ”A 要达到 2.0
马赫的最大速度,必须启用一台助推用的火箭发动机。“龙”试飞成功后的第二年,瑞典政府批准萨伯 35 投产。投产时由于超音速理论已经成熟,战斗机速度开始向 2
马赫冲击,因此瑞典空军将萨伯 35 的最大速度指标提高到 1.8
马赫。这样做的原因或许还有可能是当时得到的情报:原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开始进行“图-105”超音速轰炸机项目——就是后来的图-22“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