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中的北欧铁翼——瑞典萨伯公司研制的喷气战机——Saab-21(17)
在萨伯的主设计师艾力克·巴瑞特(Erik
Bratt)领导下,萨伯的工程师们为了满足飞机的速度要求,一致同意采用无尾三角翼的气动布局,而且机翼后掠角达到罕见的 70
度。后来经过详细论证,机翼设计改为双三角翼结构,后掠角达到 80
度的内段机翼采用大厚度翼身融合设计,为容纳燃油和主起落架提供了宽敞的空间;外翼段为薄翼型的小型三角翼,前缘后掠角 57
度,外翼段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改善战机的低速性能和缩短起降距离,同时保留高速飞行时的低阻特性。不仅机翼后掠角大得惊人,垂直尾翼的后掠角也不含糊,惊世骇俗的机翼和垂尾使这架飞机的外形十分前卫。要知道在这以前还没有人设计过这样的无尾双三角翼飞机。
在美国进行了一系列风洞试验后,机翼的气动外形基本确定,并准备制造一架尺寸为原型机 70% 大小的验证机——萨伯
210“Lill
Draken”,在瑞典语中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小龙”,它的大名“Draken”——“龙”——是留给该机的生产型的。完成了为“龙”取得飞行数据的任务后,“小龙”被送进瑞典空军博物馆。

“小龙”号
1953 年瑞典政府订购三架原型机和三架预生产型萨伯 35 战斗机。生产型机计划换用英国罗·罗公司的“埃汶”200(Avon
Mk.48A)发动机,沃尔沃航空发动机公司(就是著名的瑞典汽车生产商——沃尔沃公司的前身)获得了“埃汶”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