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轰炸东京中的燃烧弹(8)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B-29 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发动机的过热天气等问题,使得非战斗损失奇高、战果很差。比如 44 年 6

月中旬进行的旨在轰炸九州八藩钢铁厂的所谓 Yawata mission,

92 架 B-29 离开印度

79 架 B-29 到达中国基地

75 架 B-29 从中国成都基地起飞

68 架 B-29 实际离开中国(其他因故障返回)

47 架 B-29 到达八藩目标

15 架 以目视投弹,32 架因恶劣天气以雷达指引投弹

一架 命中

这个递减数列估计能把人气死。直到 11 月 24 日,111 架 B-29

才首次从马里亚纳出发轰炸日本,不过效果很差。这次轰炸发现了所谓的 jetstream,发源于西伯利亚的高空高速气流,1 万米左右(正好和

B-29 的轰炸高度差不多),速度最高能达每小时 500 英里,一般时速在 100 到 200

英里之间。这个气流对轰炸影响很大:如果顶风进入目标,相对地面速度可就很慢了,成了地面高炮等等的活靶;如果绕一圈顺风飞向目标,速度又太快——超过了轰炸瞄准仪的解算能力;侧风更是没戏。再加上冬季恶劣的气象条件,轰炸效果一直大打折扣。一连俩三月还是这样,包括

Arnold 在内的各方头头们可就急眼了,如何向国民交待?

扔原子弹的理由之一也是为了让美国民众听个响——看,这 20

亿花得值吧?而花了那么多的钱,还搭上不少人的命的 B-29

就这水平?相关决策人员弄不好是要追究责任的。不行,战术得改变,不能在一根绳上吊死。另外一个因素还是罗斯福。显然欧战的结束已经近在眼前了,回头就是日本,而战略轰炸又是打击日本的最现实手段。而罗斯福大概自己也知道身体不行了,在自己的手上能结束战争当然也是心事一桩。因此种种,在

45 年 2

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提出对日本展开“无限制轰炸”,“以期彻底破坏日本及其军队”,对李梅的最后一道紧箍咒终于给摘了下去。在二月份进行的两次试炸的基础上,3

月 9 日,334 架 B-29

以夜间低空投掷燃烧弹的方式空袭东京,生活在本土的日本人头一次真正尝到了战争的滋味,尽管两年来已经连遭败仗,而恶梦不过才刚刚开始。像德国人一样,当他们发动战争的时候,当他们为初期的胜利和对别人恣意的屠杀而兴奋狂欢的时候,应该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尊重本站权利,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您如果看到不注明转载的情况, 方便的话请当场指出。空军之翼将十分感谢您的热心帮助!

第一页    上一页    第8页/共39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