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轰炸东京中的燃烧弹(21)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扯远了,赶快回来。虽然说 41

底年日美才开战,不过双方的情报收集工作可是很有年头了。一战以后,日美双方都开始把对方看作假想敌(太平洋上也没别人了,很正常),渊田美金雄的“中途岛”一书中写道:

“于是,1918

年通过的帝国国防方针,相应地把美国定为头号潜在敌人,苏联为二号潜在敌人。从这时起,日本海军便按照这个方针来搞计划了。但没有多久,日本陆军使把苏联的倔起看做是它的大陆扩张政策的障碍,因此又把俄国当作头号潜在敌人了。这样一来,两国标准的备战方针一直实行到太平洋战争的前夕。到

1921

年我进海军学校时,海军已经对它的未来的军官灌输“潜在故人是美国”这样的思想了。这时,我们所受到的教育是,海军主张南进,也就是说要同美国发生冲突,这和陆军要同俄国发生摩擦的北进扩张政策正好相反。”

美国人当然也不含糊,相应的对日作战的橙色计划也是早在 20

年代初就已完成,以后双方的作战计划都在根据具体形势逐年不断修正完善,图上演习也是不断,相应的各种情报收集工作自然只会更早就开始进行了。要是真得打了起来才抱佛脚,那两边参谋总部的人就都得该枪毙了。

几十年下来,积累的各种情报可就不少了,其中仅仅关于日本工业布局的东东就有几乎 2,000

个卷宗。不过原始情报虽然有了,常识告诉我们里面自然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接下来的分析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更是费脑子。正是在上述工业布局情报的基础上,1943

年 3 月,阿诺德的情报部门(A2)向其提交了第一份关于轰炸日本的战略目标的前瞻性报告,将 199 个最重要目标分为 9

大类:飞机制造、军火武器、钢铁、机械、铁路交通、电力、石油、海军基地和船坞以及船舶制造等。(当时罗斯福迫切要求阿诺德能够从中国基地(在成都一带)出发轰炸日本,不过限于

B-29 的作战半径,主要目标当中仅仅能够得着日本南部九州的钢铁厂,比如前面提到的对八藩钢铁厂的轰炸)。

光列这么一个基本清单还不算难,不过下一步的识别、筛选特别是确定优先顺序以便能更有效的打击削弱日本的战争机器可就不简单了。为此,阿诺德成立了一个单独的委员会

Committee of Operations Analysts (COA)分析有关的目标(这个委员会其实一年前就已成立,不过那时一直在进行德国目标的分析),除了军人以外,COA

委员会还包括众多平民专家、学者以及工商业的巨头,因为要涉及大量的工业、商业情报资料的分析处理。尽管现在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报告,比如前面所提到的阿诺德情报人员前瞻性报告,由

第一页    上一页    第21页/共39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