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轰炸东京中的燃烧弹(3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英国

30 年在 KENT 郡附近造的,看来造价也不低

民用防空也是问题多多。37 年日本通过了所谓 National

Civilian Air Defense

Law(这时间,也够心虚的),不过毕竟是孤悬一岛,这点比德国倒是占了便宜,长时间并没有什么现实威胁,再加上初期的胜利,所以相关措施的落实实在是谈不上了,即使在

Doolittle

空袭以后。不过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后来即使努力改进了,进展还是很缓慢。比方说前面提到的主要城市某些区域建筑本身就非常拥挤,人口密度又高,首先基本上就没有足够的地方,而且自身的财力、建筑材料到施工机械又远远不足,结果根本就不可能去建设足够的合乎标准的防空洞等民用防空设施,而这些地方恰恰又是人口密度高对火灾最为脆弱的地区。折衷的结果是只好降低标准,挖了很多只加上一层覆盖层充作顶盖的壕沟来充数,对轰炸的防御能力只能说聊胜于无了,其他的一些重要举措例如人口疏散、大规模建设防火隔离带等等也是进展缓慢,说掩耳盗铃自己给自己埋下了祸根一点不夸张。

这幅图很有意思。Suzuki Makoto 1943 年的作品“Air defense brigade protecting the

emperor’s

land”,应该是宣传画,反映了当局对民众的动员情况:政府要求在遭到燃烧弹攻击时母亲应保护其孩子,而其他人必须全力灭火。不过很奇怪,没有男性市民的身影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4页/共39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