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塑持刀武士

越南陶瓷与中国汉代的硬灰陶十分相似,另外还有施透明灰釉的灰釉陶。这些都表明,越南陶器和中国南方地区早期陶瓷相似并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事实上,中国历代陶瓷的演变一直在影响着越南艺术的发展。4世纪至9世纪,越南本地所产陶瓷或仿制越州青瓷,或似广东白瓷。在河内附近出土大量宋代风格的青瓷、白瓷似可以证明。一般认为是12世纪至13世纪的越南陶瓷作品,除烧制地点不明外,这些瓷器在白地上描绘简单的草花纹,施透明釉,则与广东同类瓷器几乎没有分别。此外还有泛黄绿釉彩的钵类器,从其器形、釉彩和风格上看,基本上是模仿宋瓷。14世纪至15世纪,云南开始制作赤色陶器,早期似元代的染色瓷,多染黑色,后又有青紫色,作品具有浓厚感。15世纪至16世纪,越南陶器渐渐脱开中国窠臼,显出自己的风格,出现了国红、绿色画唐草纹、花鸟纹的赤绘陶瓷,图案素朴,笔致细腻优雅。17世纪以后,染色陶瓷出现釉色流淌的特殊效果,这种风格主要见于茶碗、水罐和花瓶等。它们可能在越南北部烧制的。河内南部的巴羌窑是最大的制窑地,直至近代仍盛行烧制染色陶瓷。在12世纪至17世纪漫长的数百年间,越南陶器一直有着相当高的产量,远销印度尼西亚、印度和西亚各国。在土耳其托普加普宫流传的一件瓷器有太和八年年的染色铭文,这是唯一有明确纪年的越南染色陶罐。像越南陶瓷器这样流传有序、成果卓著是不多见的。
追溯历史,13世纪,中国元代瓷器作为外销产品,销往日本、菲律宾、印度、越南、马来西亚、中东国家,个别的还在意大利出现。从考古资料得知,这些瓷器中有青花、青铀瓷、青白瓷、珠光青瓷、酱黑釉瓷。
越南陶瓷主要有四大类型:分别是受到中国工匠影响的越北单色瓷1-14世纪、专门出口的安南瓷器14-16世纪、使用釉上与釉下彩两种方式的彩绘瓷14-17世纪及供越南王室使用的越青瓷8-19世纪末。
这件赠刘少奇主席的瓷塑持刀武士是越南工匠采用的釉下彩工艺制成。作品工艺精湛,色彩鲜明,堪称上乘。礼品的造型是一位高大、虎背熊腰的武士。武士身穿绿色长袍、肩披红色斗篷、头裹红色头巾、脚穿绿色薄底短靴,左手持剑,右手放在腰间,他凝视前方,面目表情刚毅、严峻,像是随时准备迎接格斗和挑战。其寓意充分表现出越南人民不屈不挠,不畏强暴,抗击一切侵略者的大无畏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