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8 型浩劫直升机




发展过程 :
米-28 是前苏联米里设计局设计的单旋翼带尾桨的全天候专用武装直升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绰号为“浩劫” 。米-28 于1980年开始设计,原型机1982年11月首飞,90% 的研制工作于1989年6月完成。1992 年后大量装备部队。
性能特点:
①多用途。可以用来攻击地面坦克,攻击近距支援攻击机和直升机,拦截和下射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攻击地面活动目标和进行战场侦察。
②机身横截面小,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良好的生存能力。可直接用安-22 和伊尔-76 运输机运输。
③防护力强。驾驶舱周围配有完备的钛合金装甲。
主要改型:
正在研制的型别有:海军水陆两用突击运输型、夜间攻击型和空-空作战型。最近米里设计局又提出一种伞兵 / 作战型,编号为米-40 ,用以满足空中机动要求。
基本数据:
乘员 2 人
动力装置 2 台 TV3-117 发动机
载油量 1900 升
最大速度 330 千米 / 小时
巡航速度 250 千米 / 小时
实用升限 5800 米
航程 475 千米 ( 内部燃油 )
续航时间 2 小时
悬停高度 3600 米 ( 无地效 )
作战半径 240 千米
最大有效载荷 3640 千克
机长 16.85 米
机高 4.81 米
旋翼直径 17.20 米
最大起飞重量 11200 千克
武器 机头下方炮塔内装一门改进的 2A42 型 30 毫米机炮,备弹 300发。能左右 100 度,上仰 13 度,下俯 40 度 , 对空射速 900发 / 分,对地射速 300 发 / 分。每侧短翼挂架上总共可吊挂 16枚 AT-6 无线制导的管式发射反坦克导弹和两个可带 20 枚 57毫米或 80 毫米火箭的火箭巢。
机载设备 装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如自动导航系统,昼夜目视系统和火控系统。机头圆形整流罩内装有雷达天线。此外,还装有红外抑制和红外诱饵系统。
识别特征:
①机身比较细长,头部呈尖状突出,顶端为球状天线,在机身中部装有悬臂式短翼,展弦比较小,短翼下通常挂有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座舱为纵列式双座布局。
②旋翼有 5 片桨叶,翼尖前缘后掠,在尾部垂直安定面端部左侧有小的水平安定面,垂直安定面后掠。尾桨安装在垂直安定面的右侧,最初的 3 片桨叶尾桨后来由两副“剪刀”形的两片独立尾桨代替。
③两台发动机装在机身两侧的发动机短舱中,发动机短舱位于机身两侧短翼根上方,位置较低。着陆装置为不可收放的后三点式起落架。